本 期 要 目
Δ范恒山名誉院长做客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谈区域发展如何突破不平衡困境
Δ我院开展“缅怀先烈 重温历史”红安行活动
Δ武汉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研究会来访我院
Δ杨刚强副院长出访美国杜克大学
Δ我院师生参加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
Δ研究生项目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立项
Δ我院完成2019年全日制推免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
范恒山名誉院长做客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谈区域发展如何突破不平衡困境
10月11日,范恒山名誉院长做客CCTV2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全面解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解决起来面临的困难;区域政策如何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政策如何成就中国经济的辉煌?主要演讲内容如下:
现如今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区域发展的实质性差距没有明显缩小。实质性的差距是什么呢?范恒山举例,2006年,我们国家最高收入地区的人均水平同最低收入地区的人均水平差2.3倍,现在则差4倍。
地区经济的分化越来越严重。我国按经济发展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从2013年起,东北的经济出现下滑,原来是西部增速一马当先,从去年起中部超过了西部。板块的内部也在发生分化,有一些地区开始变差,而有些地区又上去了。由于板块内部这种变化的发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我们原来有东西差距,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南北差距,经济增长南高北低,经济总量南升北降。
现我国一个地区内部、一个省内部分化也很严重。广东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广东的GDP总量要高出很多国家。不仅如此,广东佛山的顺德、南海这些区,所谓区就是一个县,一个县就超过好几个省的经济总量。但是广东经济发展这么好的一个地区,差距也非常大,它的粤东、粤西、粤北也是发展比较差的地区,地区之间发展潜能显示出明显差距。新经济、新动能、新模式层出不穷,如果能抓住这些机遇,就可能“鲤鱼跳龙门”。
贵州原来是很穷的地方,但是这些年,他们发展互联网+的经济,发展大数据,发展其它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经济走到了前面,今年上半年经济又增长10%,所以贵州现在这个发展势头很好,与原来跟它相同水平的地区拉开了距离。
隐性的壁垒使一体化的发展面临不少的障碍。原来公开的地区封锁、市场分割被禁止了,但是隐形的东西开始形成了。范恒山举例,比如现在不再发文件不允许外地一些产品卖进来了,但是他会说,你不符合我的环保标准、技术标准,所以你不能进来。实际上这些标准设计是完全带有人为的地区色彩的,表面上看符合惯例,实际上它是一种隐性的壁垒。
推进区域发展中的两难问题
第一个“两难”,就是我们促进区域地区加快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加快发展,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但是过度依赖又造成我们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下一步的发展造成不可持续。
第二个“两难”,简单地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又可能在新旧动能转换面前带来产业低端化的问题。不是所有的比较优势都是超前优势,如果说简单固守传统比较优势,就可能错失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使自己的比较优势变成落后的状态。
第三个“两难”,以行政板块为主体的能动性的发挥,很有可能带来各自为战,导致无序开发和不正当的竞争。
第四个“两难”,就是一方面为了支持一些地区的发展,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另一方面,国家的优惠政策又会导致一些地区形成攀比心理,出现“等靠要”的行为。
第五个“两难”,现在地方行政“快速变频”导致了超规划运作的冲动也越来越严重。现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换得很快,容易搞短期行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样就导致了很多规划制定以后,不能够一张蓝图绘到底,所以存在超规划、恶意运作的状况。
范恒山指出,分类指导的核心重点就是要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地区都有它相对的比较优势。有的地方区位优越,有的地方幅员广阔,有的地方资源丰富,有的地方人才辈出,有的地方人文底蕴深厚,而有的地方自然山水美丽,这些都是他们的比较优势,而有的地方可能还有多种优势,或者是叫做综合优势。那么区域政策,正是在实施分类指导来体现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的时候,才成为真正的区域政策。
我国区域政策的四次转变和影响
阶段一:均衡发展的阶段。范恒山指出,第一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当时我们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为了平衡内地工业的发展,我们采取了向内地大力发展工业的策略,这就是实现了“两个必须”: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得到利用,但同时内地的工业必须得到发展,形成一个平衡发展的格局,工业布局相对均衡,各大经济区域自成体系、相互支撑。我们把这个阶段叫作“生产力均衡的阶段”或者“均衡发展的阶段”。
阶段二:梯度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那就是从1978年或者说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考虑到当时为了迅速地提高综合国力,把经济搞上去,所以综合考虑了包括沿海经济发展的基础、商品经济的意识等等一些因素。范恒山指出,我们当时提出来要加快沿海地区的开放,通过沿海经济率先发展,很快带动了中国整个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第二个阶段叫作“梯度发展和不均衡发展战略阶段”。
阶段三:促进协调和趋向协调发展阶段。由于政策的强力驱动,以及市场机制的驱使,也出现了另外一个情况,就是沿海和内地的差距重新拉大,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进入到第三个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十八大之前,这个阶段是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范恒山谈到,比较典型的就是1999年我们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政策;2003年,我们提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也叫战略;2006年,我们又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我们在七、八年以后,提出了鼓励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的这么一个战略。加起来就形成了四大板块的战略,我们把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方针。
从2006年开始,国家推出了上百个区域规划和战略。大家知道的长三角发展的战略、海峡西岸发展的战略、珠三角发展的战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经济区、关中天水再加上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把这四大板块细化了、实化了、深化了。所以,我们把它叫作“促进协调和趋向协调发展的阶段”。
阶段四:推进综合协调发展战略的阶段。范恒山指出,第四个阶段就是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把协调发展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在这个基础之上,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时,推动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大力脱贫攻坚,开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时期。这个阶段叫作“推进综合协调发展战略的阶段”。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至今取得的效果
第一,区域增长格局发生积极变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明显改善。从2007年起,西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2008年起,中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东部,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第二,我们培育了一大批新的增长点,这些增长点很多聚集在我们中西部。比如说成渝经济区、长株潭综合改革试验区还有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核心的,今天河南发展很快,尤其是郑州。
第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状况得到改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我们针对着老、少、边、穷地区,针对着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针对民族地区、棚户区、独立工矿区、城市老工业区等等,专门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比如说我们对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自治区都专门制定了文件。虽然把广西列到了西部地区,但是它的发展超过了某些东部地区。
第四,区域合作全面展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我们从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到要素流动的一体化,人员可以流动,资金可以流动,这就实现了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区域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长三角”开始是一批城市,后来变成三个省份:上海市、江苏、浙江,后来又把安徽扩进去,现在叫作“泛长三角”。比如说珠江三角洲内部的区域联合,广佛肇是一个圈子,珠中江是一个圈子,他们一共按照三个相毗邻的地区来推进一体化建设。
第五,区域的无序竞争状况得到抑制,区域开发的秩序有效规范。原来注重于自己的利益,以GDP为中心,无序竞争,相互拆台,粗放发展。通过区域政策,把整个国土分为四类,叫作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禁止开发的一点都不能开发,优先开发的可以放在前面加快开发。在每一个国土空间,我们都用规划去指导该干什么、怎么干,比原来拍脑袋决策大大提高了开发的秩序。
我院开展“缅怀先烈 重温历史”红安行活动
10月26日,我院工会、教工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共同组织开展了“缅怀先烈 重温历史”红安行活动,包括4名外国留学研究生在内共3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师生们抵达红安烈士陵园。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们全体肃穆,悼念革命先烈。随后依次参观李先念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了解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下午,师生们一起前往七里坪镇长胜街,紧随革命先烈的步伐,通过瞻仰当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们战斗、生活的地方,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朴实和伟大。
通过此次红色学习活动,师生们感受到党领导人民走向自强独立的艰辛和先辈们无私奉献、忠诚爱国爱党的伟大精神,端正了入党动机,党性修养得到提升。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凝心聚力、务实重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忘初心,开创未来,向着新时代的目标阔步前进。
武汉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研究会来访我院
10月11日,武汉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易兵来我院进行交流访问,副院长王磊、肖汉银与来宾进行了交流座谈。
王磊副院长对易兵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肖汉银副院长介绍了我院运行机制、日常管理等情况。王磊副院长表示,研究院期望也愿意与有关研究机构和智库开展实质性合作,进一步释放研究潜力,拓展研究范围,提升研究能力。
易兵秘书长介绍了武汉市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会建设发展情况,提出了与我院共同搭建研究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密切合作,进一步增强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武汉区域经济研究新高地的构想。
双方初步拟定将发挥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双方共有资源,围绕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国家战略和大都市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历史机遇,搭平台、引项目、办论坛,共同发展。
武汉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研究会成立于2017年4月,是由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武汉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杨刚强副院长出访美国杜克大学
日前,受武汉大学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出国(境)研修计划”的资助,杨刚强副院长赴美国杜克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与美国杜克大学终身教授高柏、Emerson S.Niou,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刘康等知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重大项目合作研究、对外合作交流等达成了重要共识。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教师互访、学生联合培养、重大项目合作研究、人才引进等工作,为推进我院师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开辟渠道,为推动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的区域研究机构奠定基础。
我院师生参加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
10月19-21日,2018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RSAC'2018)暨“现代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探索”主题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年会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主办,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区域科学协会长江经济带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王磊副院长、博士研究生杨文毅、黄磊等参加了会议。分论坛上,杨文毅和黄磊作了学术报告。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是由北京大学支持,教育部同意、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成立于1991年10月,由杨开忠教授倡导和组织创立。协会旨在团结组织我国区域科学和区域经济工作者,以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人口和经济布局、城镇化和区域发展咨询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撑。据悉2019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将在浙江丽水举办。
研究生项目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立项
近日,我院研究生会申报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第一届武汉高校跨学科学术沙龙活动》获武汉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立项。我院跨学科交流项目在来自3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研究生社团递交的申报材料75份中脱颖而出。这是学院研究生会首次参与学校学术活动评选,经现场展示及答辩,共确定53项立项项目,我院被评选为一般支持项目。
该项目聚焦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调发展,邀请来自武汉市7所高校,4个专业的教授、学生参与学术专题探讨。主要活动形式为月度专题研讨交流,以及年度成果展示。具体有:首次破冰培训、月度圆桌学术交流会、年终优秀研究成果评选等具有互动性、计划性的学术活动促进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研究潜力与参与热情;邀请领域权威教授讲授、指导,保证活动的科学性。
该项目旨在为武汉高校研究生提供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平台。在拓宽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激发学生研究热情,营造分享合作的科研氛围。激励学生发挥领域专长,勇于创新,解决研究复杂性带来的桎梏,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我院完成2019年全日制推免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
按照《中部发展研究院2019年接收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经过资格审核、综合面试、公示、报研究生院审批,我院共录取10名2019年全日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10名获录取推免硕士研究生均来自211及以上高校,其中5人此前获我院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优秀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