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 网站首页
2018年第7期工作简报时间:2018-12-14  点击数:

本 期 要 目

Δ名誉院长范恒山: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十点认识

Δ我院组织申报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Δ王磊副院长出席“首届长江经济带30人论坛”

Δ2018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会顺利召开

Δ我院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平台建设

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十点认识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七次专题研讨会于8月26日在北京召开,围绕“中美贸易战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本文系著名经济学家、誉院长范恒山应邀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在比较公开的场合我讲过两次,一次是今年3月23日在中国电力协会年会上做经济形势报告时简要的谈了一些看法,那个时候美国刚刚提出来要打“贸易战”,还没有正式开始打,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我的观点是不要怕、不能怕,更不能轻视,要沉着应对。第二次是7月12日在参加中国政策专家委员会形势分析会的时候让我发言,我谈了一些看法,核心意思是我们不主动出击,但应有力还击,不要过于担心,重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重在挖掘内需,依靠内需我们也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复述了。但下面的看法也会包含当时谈到的一些观点,关于中美贸易摩擦或者中美贸易战,我有这么十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美国今天挑起的贸易战只是中美战略对抗的一种形式,是美国遏制或围堵中国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贸易战的背后是中美的战略对抗。事实表明,贸易战不是今天打起来的,今后也还会打下去。贸易战也并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唯一形式。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采取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军事方面的,包括派侦察机侵入我国领空、在海南上空撞我们的飞机、用导弹轰炸我国驻外使馆等;有意识形态的,利用一批人歪曲事实、造谣惑众,搞“颜色革命”;也有其他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几乎一直就没有断过,动不动就跟我们发起这个调查那个调查,或者跟我们这个产品那个产品征收高关税。关于贸易逆差的问题也时常给我们发难,大家还记得为贸易逆差的问题我们领导人去美国做过说明吗?只不过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比较正式,规模比较大、火力也比较猛。美国对中国各种形式的围堵不是今天发生的,也不会随着这次贸易战的结束而截止,因为根子在于中美的战略对抗,而美国始终围堵中国的原因在于,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中国是迅猛发展中的新兴大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的大国。如果像梅新育同志所说的那样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持久战的话,我则认为中美间各种形式的战斗是持久的,准确的说美国采取各种形式围堵中国这种战斗是持久的,贸易战会打但不一定是连贯的打。打不打不取决于我们的意志。有人说这次美国对我们发起的贸易战是因为我们太高调,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文件、播出了《厉害了我的国》、还要走进世界舞台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如此等等惹了人家,这是不对的,怎么把握好我们自己的确是需要研究的,但把握好了我们自己并不能避免美国对中国的各种形式的围堵,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你是社会主义国家、你是快速发展中的大国。

第二,我们不想打,但是我们也不能怕打;我们不主动出击,但是一旦打起来了就要有力还击。

实践已充分证明,对美国不能服软,服软没有出路。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和经济强国,这种位势决定了他会欺软怕硬。中国的特殊情势也决定了我们不能服软,硬可能见到光明,硬可能找到出路,但服软一定会没有前途和出路。这应该是我们要把握的一个战略考量。打贸易战我们并非无牌可出,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应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坚信天塌不下来,并努力打好,在根本问题上坚守底线。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区域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美经济贸易关系更是联系紧密,可谓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贸易战对双方都会形成不利影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灭敌一千,自损八百”。比如在贸易战中,美国大豆产地价格大幅下跌,为近十年来最低,美国政府不得不给予补贴。打芯片战也是如此,会对美国芯片企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贸易战表面看是双方阵营的直接对抗,细看则是一种混打,美对中国高征关税的许多产品实际上是美国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的。美国人应该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贸易战是否无休止的一直打下去并且愈演愈烈?美国也会做权衡,不会像一个疯子那样随便乱撞,现在边打边谈就体现了这种权衡,而一些谈判是美国要求进行的。到今天,中美已进行了四轮谈判,并且对未来继续谈判都持开放态度,都留了空间。中美贸易战是否打到贸易额归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估计。

第四,极而言之,即便是打到中美贸易额归零,中国也不是无路可走。

过去有些年份,我们对外依存度很高,如199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80%,但这些年大幅下降,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降低,2013、2015、2016年都是负增长,但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较高水平,2011年至2017年平均增长超过7.6%。这一点也说明,外部环境的恶化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只要我们把内部的事情办好,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不成问题。在不少外部环境严峻的时刻,我们都顺利的走过来了,这就是有力的证明。顺便要说的就是,今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开放程度的提升,我们与外部市场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但是否对外依赖程度会更高,这还值得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观察,我认为这两者间是能找到平衡点的。

第五,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们既要有定力,又要讲技巧。

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为1552亿美元(美方统计是1298.9亿美元),而美国自中国进口4300亿(美方统计是5054.7亿美元),在整体数量不对等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有合适的对战策略。中国难以按照受让型的办法来应对美国的贸易战,需要打数量,更需要打质量。

第六,从现实情况看,美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我国今年1到7月份的数据表明,不光是进出口,还有我们实际使用的外资、对外投资、对外合作的状况都比较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当然也有一些影响,特别是外贸顺差有所收窄,7月份收窄的幅度比较大,这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但从整体上说,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前还是有限的。至于说贸易战下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中国经济濒临危机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在微信圈里,这种观点有一定市场,所以有些人呼吁中国要服软,要跟着美国走。美国经济从去年起的确有所恢复,今年增长势头更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国的经济不行了。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6.8%,这个速度并不低。并且一些关键的指标如就业、人民收入、财政税收等都是增长的,物价增幅比较平稳,社会总体也很安定,说明我们总体形势是好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存在问题,对问题我们要正视和重视。最近看到环球时报登载的美国人写的文章,谈到了关于中国经济的三种错判,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要看到,我们这个增长速度是在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转变发展方式的环境下实现的,是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这么一个要求下实现的,应该说是可观的。如果像前些年一样放开金融和房地产,放开各种产能,搞到7%—8%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一边搞转型和改革,一边促经济发展,在这么一个状态下还能达到6.8%,应该说中国的经济差不到哪儿去。存在着一些微观问题和整个大盘要出问题,是两码事。

第七,我们最大的潜力来自我们内部,我们真正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把着力点放到挖掘内需潜力上,这不仅是应对国际贸易战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需要。恰恰在这方面我们下的功夫还不够,怎么解决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问题,怎么加快弥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差距,怎么推动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我们研究的不够,措施跟进也不够。说到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仍然是一个总量大、人均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行为方式,包括宣传的模式都应符合中国的实际。外国有个统计说,近些年中国对外的援助已经超过美国,它提供的数据我没有核对,不知是否真实,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与我国国情是不相符的。

第八,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不能因为美国跟我们打贸易战而中断或退缩。

但从贸易战中我们应得到启示,即便是拓展外需,并非只有扩大对美贸易一条路。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可以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外部市场,特别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创造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经贸活动。这样拓展的外需才是有质量的,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第九,我们不怕打贸易战,但要谨防美国借贸易战打组合拳。

这一点我早前就谈到过。我们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更严峻一些、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不能就事论事。目前已经有一些迹象,如果美国把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连起来,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对此要有深入的思考、周密的准备,真正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做到严密无缝。

第十,通过贸易战我们对一些问题要认真加以反思,通过反思警醒我们提高思想理念、优化发展思路和路径。

比如我们实行最大限度的对外开放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全部依赖外部市场。应该把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与依靠自力更生解决关键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一味依靠外部市场,一味崇尚“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要吃亏的。通过我们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攻克难关,曾使我们在一些重大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十年来,我们却有所弱化了,导致了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别人一卡脖子我们就出问题,这个教训我们应该认真吸取。

这就是我关于贸易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

我院组织申报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经过充分的准备与协调,在名誉院长范恒山亲自规划、指导、撰写下,我院组织申报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工作顺利完成。此次申报课题名称为《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范恒山任首席专家,另有来自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五位知名专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提出了“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的重大意义和探索解决的主要问题。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是我国新时代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各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平衡充分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从现实基础出发,需要着力在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建立健全稀缺资源、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和补偿机制,有效平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利益关系。二是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毗邻地区和重点流域上下游地区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推动建立跨地区投资、产业转移等重大事项的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区域间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良性互动。

课题组设立5个子课题,围绕“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1、区域利益补偿基础理论与实现机制研究子课题;2、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研究;3、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4、区域资源开发利润分成及税收分享机制研究;5、实施区域利益补偿机制的政策保障研究。

王磊副院长出席“首届长江经济带30人论坛”

9月15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主题为“‘十九大’精神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首届长江经济带30人论坛”在长江大学成功召开。我院王磊副院长受邀参会并作主题为《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偏向技术进步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的专家报告。

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重要性方面,他指出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严格制约因素;GDP只考虑产出,忽略了生产率增长,投入因素不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只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约束,如劳动力和资本,而不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扭曲了社会福利变化和经济绩效的评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揭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质量,反映出环境因素影响的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在偏向技术进步研究的重要性方面,他指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技术进步偏向性更能反映技术对不同要素的不同作用程度;边际产出决定要素价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技术进步更有助于提高某种要素产出,则技术进步偏向该要素;技术进步价格影响要素边际产出和收入分配等观点。在空间效应研究方面,他指出,传统空间自回归中解释变量包含了空间权重作用下的被解释变量,具有内生性;技术扩散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污染外溢反映了区域间的外部性;污染源通过向外界传播污染物来降低当地的环境污染水平;这种行为降低了环境规制的机会成本,增强了当地高污染活动的竞争优势。最后,他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制定因地制宜的环境规制政策、加强合理的污染控制、同时继续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和引导外资。

2018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会顺利召开

9月1日,我院迎来了2018级硕士、博士研究生新生。今年,我院共招收研究生2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6人。9月3日,我院在珞珈山五号院举行了2018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会。会上,王磊副院长向新生致辞,首先对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师资力量与发展历程,其次明确了对研究生新生的学习要求,强调了研究生不仅要在学习中脚踏实地、注重自身积累,还要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能与导师脱节。随后各位老师与研究生新生、到场院学生干部逐一进行自我介绍并互动交流。

我院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平台建设

以增名“武汉大学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为契机,日前,我院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宣传交流平台建设。重新制作和调整了研究院院牌以及学校批准设立的挂靠研究平台匾牌;制作完成了内容丰富的新版宣传画册;坚持定期编制、印发工作简报;开办了微信公众号并指定专人审核、运行;升级原有院网(中英文版)工作即将完成;策划制作培训宣传册;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实时更新的良性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