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学术视点】
▷《人民日报》范恒山:文化让城市更美好
▷《世界经济研究》张建清:中欧班列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孙元元: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社会服务】
▷ 范恒山:着力推进低收入人群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 范恒山:中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若干重要特点
▷ 范恒山: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些认识
▷ 王 磊:产城融合促发展 实干兴区谱新篇
▷ 杨刚强参加湖北省社科联“2021年社科专家市县行”
【工作动态】
▷我院开展“奉献爱心 助农兴农”募捐活动
▷研究生党支部与团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
▷研究生会开展禁毒和骑行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我院参加2021年武汉大学研究生篮球赛
《人民日报》范恒山:文化让城市更美
(11月22日,著名经济学家、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范恒山教授在《人民日报》“思想纵横”,发表文章《文化让城市更美好》,全文如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要动能,既是优质资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文化是决定城市活力、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推动城市发展必须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文化体现着区域和国际竞争力,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底蕴,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城市必然有着有力的文化支撑。文化发展状态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持续充分供给。相对于一般城市,中心城市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城市群中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文化建设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要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促进文化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传承城市传统风貌和文化多样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鲜明文化特色。注重吸收传统建筑的养分,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厚重的城市文化积淀,体现独特的风格和品位,展示优美的城市形象。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和精神气质;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思想觉悟,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摒弃低俗、注重内涵,不断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对于中心城市来说,尤其要把握好城市韵味,开展各种市民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文化活动,多角度、全方位传递正确价值导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幅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把创新作为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强化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各类产业形态、多元化载体、多种表现形式,把文化融入自主创新的大体系、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以原创增强实力、以新颖形成关注、以融合拓展市场,以创新、创意促进先进文化在多样场景中动态呈现、深入人心,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丰富数字化生活场景和体验,让人民群众的数字文化生活更多彩、更美好。充分运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果,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全方位发展数字文化,为人民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专门场所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发展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直播等业态,实现重点突破和典型带动。将数字文化建设融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之中,形成全方位、全景式的数字文化格局。
注重精细化建设和管理,在细节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和韵味。城市文化建设的品位、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细节中。可以运用博物馆、纪念馆、遗址遗迹等平台和载体,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也可以把城市文化建设与整个城市的硬件建设、品质提升和格局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将适宜的文化元素以适宜的多样化形态嵌入城市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处场景,使文化在融入融合中得到传承与弘扬。
《世界经济研究》张建清:中欧班列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近日,我院张建清教授、2020级博士研究生龚恩泽在《世界经济研究》2021年第11期发表论文《中欧班列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中欧班列连通欧亚的属性导致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有别于一般铁路线路,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有必要厘清中欧班列和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文章构造了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欧班列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中欧班列的开通对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刺激作用,其“轴-辐”范围在200公里以上300公里以内;(2)中欧班列的开通会通过刺激技术创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从而间接提升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但是会通过提高制造业占比降低政府支出,从而抵消掉部分正向刺激效应;(3)中欧班列的开通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和处于不同位置的企业影响效应较均衡,不会造成区域内企业强者更强,弱者更弱;(4)中欧班列对中小城市、对外开放水平高的城市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带的城市影响效应更显著。当前中欧班列运行面临补贴退坡、逆全球化加深和地区竞争加剧的困境,未来需要提高城市对外开放的质量,拓展稳定的国际产品市场,优化中欧班列运行模式以维持班列的经济效益。
《经济问题探索》孙元元: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近日,我院孙元元副教授、2019级研究生杨壮在CSSCI检索期刊《经济问题探索》2021年第10期发表论文《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该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设立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1)设立国家级新区能显著促进地区GDP增长,而且GDP增长主要源于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人均GDP的增加,即国家级新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发展质量的提升;(2)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会产生人口虹吸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但并不能产生创新驱动效应,这刚好对应于研究结论;(3)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基础、布局模式、空间尺度以及行政治理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国家级新区建设成效。
范恒山:着力推进低收入人群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10月29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论坛—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共同富裕”在浙江大学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著名经济学家、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论坛并以视频的方式作了《着力推进低收入人群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旨发言。
他认为,为了使推进低收入人群加快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取得积极的成效,应当进一步优化思想认识和操作原则。第一,不能把低收入人群实现共同富裕的希望主要寄托在非制度性的帮扶、支持和带动上。第二,推进低收入人群共同富裕的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但提高收入水平并非实现共同富裕的全部内容。第三,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不能就事论事,应标本兼治、统筹考虑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在理顺关键制度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以农村居民为重点的低收入人群实现共同富裕,涉及到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第一,实施分类指导,以兴区促富民;第二,加强调节力度,进一步优化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第三,深化城乡联动,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第四,强化指标约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坚持多管齐下,不断降低低收入人群的基本负担。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范恒山:中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若干重要特点
10月31日,“第8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与世界”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著名经济学家、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论坛并以视频的方式作了《中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若干重要特点》的主旨发言。
他认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征程的中国将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实现与世界的深度融合。在“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总原则下,中国对外开放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深”、二是“活”、三是“惠”、四是“补”。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使世界更加受益于中国的发展,也将促使中国满怀自信的走向全球高位。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范恒山: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些认识
11月14日,“2021第四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论坛—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湖北经济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论坛并以视频的方式作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些认识》的主旨发言。
他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构建,不仅要着眼于修复“小生态”,更要服务于形成“大生态”。以“绿色”为基本标识,科学把握和积极拓展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形态,包括原生态产品价值、衍生态产品价值、融生态产品价值、转生态产品价值。要分类施策,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促进作用。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王磊:产城融合促发展 实干兴区谱新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湖北省委、武汉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时的重要部署,科学谋划产城融合深度发展,11月19日上午,武汉经开区举行车谷大讲坛暨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报告会。我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受邀作《以产城融合为突破口 谱写经开区二次创业新篇章》专题辅导报告。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主持报告会。
王磊从产城融合的内涵、为什么要推进产城融合、我国开发园区产城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二次创业背景下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王磊认为,产城融合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创新驱动的重要平台。产城融合背景下,武汉经开区应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强化融资功能,以产兴城,让城市更轻盈、更智慧、更活跃。要加快开放步伐,积极建设“类海外”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标准与管理水平,以城带产,让城市更知名、更时尚、更具国际范。
杨刚强参加湖北省社科联“2021 年社科专家市县行”
11月2日至4日,我院副院长杨刚强副教授应邀参加湖北省社科联“2021 年社科专家市县行”,赴湖北省鄂州市各区(开发区)进行了现场调研。重点围绕鄂州市践行“两山理论”、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自然资源资产存量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内容进行了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此次活动由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专家学者组成《“两山”理论在鄂州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课题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成金华教授带队。鄂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朱其敏参加调研。
湖北省社科联“2021年省社科专家市县行”于11月启动,全省社科界1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10个调研组,将深入11个市、州、直管市,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把脉问诊、探寻对策思路,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贡献社科界的智慧和力量。
我院开展“奉献爱心 助农兴农”募捐活动
10月中旬,根据学校党委要求,在学校工会统一部署下,我院按照公开自愿原则、现金捐赠的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了“奉献爱心 助农兴农”募捐活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响应、人人参与、传递爱心,展现了我院教职工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精神风貌,捐赠情况已登记造册报送学校工会。据悉,学校此次募捐活动所募资金将用于定点帮扶工作。
研究生党支部与团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
10月22日下午,我院研究生党支部与团支部于院三楼会议室联合开展“致敬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全院党员与团员共32人参加本次活动。本次主题活动当日恰逢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纪念日。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是我院推动党团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形式。本次联合党团日活动充分发挥起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及模范带头作用,并增强了党团支部跨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联动,提升了党团支部的整体凝聚力。
研究生会开展禁毒和骑行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为贯彻落实国家禁毒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有关工作部署,在研究院指导下,院研究生会于10月22日在院会议室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研究生会负责同学在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后,在院全体研究生集体观看了禁毒教育电影《带你归家》,并进行了观后交流讨论。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了毒品的危害,学会了杜绝毒品的方式,为营造禁毒人民战争氛围,增强在校学生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有效实施禁毒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之后,为响应学校“校园交通环境整治宣传月”活动,营造安全、文明、舒适的交通环境,提高电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骑行能,研究生会还结合学院实际,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了电动车正确使用、规范骑行、有序停放、安全充电、头盔佩戴等教育,并组织同学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武汉大学共享电动车安全骑行手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此次活动广泛宣传了校园交通安全知识,切实提高了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骑行能力,有利于营造遵守和维护校园交通秩序的良好氛围。
我院参加2021年武汉大学研究生篮球赛
由武汉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举办的2021年武汉大学研究生篮球赛于10月27日举行,我院15名研究生组队参赛。今年是我院连续第五次组队参赛,队员们在场上努力拼搏,其他师生积极为球队加油助威、热情支持、提供后勤服务,在丰富研究生体育文化生活的同时,展现了新时代我院研究生蓬勃朝气的精神风貌和竞技热情,也加强了与其他院系间的交流沟通。球员们的每一次拼搏,拉拉队的每一次喝彩,共同谱写了中部院学子的青春华章,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明年再次起航,力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