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学术视点】
▷范恒山:龙港“镇改市”的探索价值与改革方向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范斐: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研究
【科学研究】
▷黄永明教授获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范斐副教授团队论文入选Top 1% ESI高被引论文
【社会服务】
▷王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行政区划调整与地方经济发展
【工作动态】
▷我院召开研究生暑假见闻座谈会
▷我院集中收看学校教师节庆祝大会
▷我院举行2021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会
范恒山:龙港“镇改市”的探索价值与改革方向
浙江温州龙港是国家新世纪以来第一个由镇改市的新型城市,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龙港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至今已历时两年,积累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经验。应龙港市委市政府之约,我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撰写本文,就两年来龙港的改革探索做了初步论述,并对下一步改革思路提出了建议。
范恒山指出,龙港改革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树立了撤镇设市的基本标准,提供了“大部制”改革的独特范式,创新了城乡一体发展的实现路径,创造了小城镇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范恒山进一步提出,作为改革方向,龙港应着力深化如下方面的改革探索:一是深化“大部制”改革、建立起“精”且“能”的管理体制,二是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起“实”且“特”的产业体系,三是深化“二元结构”体制改革,建立起“同”且“融”的城乡格局,四是深化治理体系改革,建立起“美”且“悦”的城市品貌。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范斐: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研究
近日,我院范斐副教授,2019级研究生张雪蓉,在SSCI期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发表了题为“Transformation effec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based on PSM-DID model: An empirical analysis from China(基于PSM-DID模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研究:来自中国的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现摘要如下。
该文选取87个资源型城市作为实验组,对中国2008年至2018年共253个城市的城市特征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价《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规划》)实施对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效果影响,并基于资源型城市发展生命周期,进一步探讨转型效果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差异性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规划》的实施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其系数分别为0.196、0.554、0.745,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引导作用并不明显。(2)在驱动转型的因素中,市场发展为促进转型的主要因素。(3)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生命周期和当地资源的情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各具差异,具体表现为成长型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各转型层面的幅度强于其他类型城市。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为2020年中科院环境研究Q1期刊,复合影响因子4.549。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iar.2021.106648)
黄永明教授获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近日,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公布。黄永明教授申报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产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研究”获批理论经济学一般项目立项。该课题从全球价值链重构出发,围绕中国产业全球分工地位的测度、演化、影响因素等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提升中国产业全球分工地位的路径与策略。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级别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其立项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综合实力。据悉,2021年度武汉大学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理论经济学获批1项,应用经济学获批2项。
黄永明教授长期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已在该领域连续主持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受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和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议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担任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China & World Economy,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 Energy Policy等SSCI国际期刊和国内《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等重要期刊的审稿专家。
范斐副教授团队论文入选Top 1% ESI高被引论文
根据汤森路透ESI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9月9日),我院范斐副教授、2018级硕士研究生连欢,于2020年11月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期刊上发表题为“Ca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romote urban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inese cities(环境规制能否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基于中国城市的实证研究)的文章,入选Top 1% ESI高被引论文(Top 1% highly cited papers in the last 10 years)。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是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在汇集和分析ISI 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11000多种期刊的近1000万条文献纪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析型数据库。ESI高被引论文是指在SCIE、SSCI近十年发表的论文(仅限Article和Review)中,按照同一出版年、同一ESI学科论文的被引次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在前1%的论文。此类论文通常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是其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直接体现。同时,此类论文对学科建设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在学科评估中,拥有ESI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可以额外获得权重分。
王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行政区划调整与地方经济发展
9月17日,我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应邀出席了湖北省民政厅在武汉举办的“省域副中心培育发展与行政区划设置学术研讨会”,并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行政区划调整与地方经济发展》学术报告。
报告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区划调整的演进历程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当前行政区划调整是要主动适应人口等要素资源向中心城市不断集聚的趋势,各种调整方案在本质上是在由此产生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之间寻找最优解。报告认为,行政区经济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通过更多的横向协调来使其最小化,这是治理体系基础上的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构建,并以此提出了未来行政区划调整要沿着法制化、扁平化和协调化的方向发展,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极大兴趣和高度认同。
行政区划调整,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所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用得好就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更大优势,用不好也可能成为掣肘。
在此背景下,国家民政部委托湖北省民政厅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省域副中心培育发展与行政区划设置”的课题研究。有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武汉市社科院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分别从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传统、当前行政区划的问题、调整的方向,以及具体的案例等方面展开研讨,为行政区划调整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借鉴。
我院召开研究生暑假见闻座谈会
按照学校研究生工作部《关于做好2021年暑假期间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了解学生的暑期学习、实践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所思、所忧、所盼,我院于2021年9月6日上午在三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研究生暑期见闻座谈会,研究生代表10余人参会,在院部分教师及兼职辅导员出席。
大家围绕国家方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最近半年来国内外形势变化以及当前民生状况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2020级硕士生丁子于认为,当前的双减政策的确减少了学生的负担,但这种负担转移到了家长身上,家长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孩子们的教育上,但政策总有时滞性,希望在今后继续观察该政策是否存在滞后影响。
2020级硕士生肖广宇认为,这个社会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导,双减政策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整体上呈现出两面性,政府应该从源头上去抓,短期内双减政策可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培训机构可能会从地上转到地下。
范斐老师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去参加校外培训,最后提高的不是孩子而是分数线;如果把孩子全部放在培训机构,等于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应该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出创造力;因此双减政策的初心是非常好的,但能否深入落实,任重而道远。
2020级硕士生马新宇,通过暑期调研观察了疫后重振政策落实到基层的情况,发现疫情后政府颁布的某些政策并未实际落实到广八路和汉街的某些小商家,当地的经济收入状况也并未实际改善,某些商铺也因为资金周转问题而频繁地更换商家。
2020级硕士生藏苗苗认为,当前“996工作时间制”比较激进,某些大厂迫于舆论压力取消“996工作时间制”的原因也是因为领导层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所以这种工作状态是否合理仍然有待讨论。
2020级硕士生李时起反映,疫苗在农村的接种率很低,很多农村的中老年人不是因为非常抵触接种疫苗,而是接种疫苗要去医院,但老年人的腿脚不便并且缺乏子女照顾;同时也发现农村和城市的结构化差距,年轻人向往城市,老年人留守农村,导致农村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即使国家当前各种养老政策在逐步实施和完善,但还是仍没有完全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存困境,我们应该思考这些农村中老年人的生活该由谁来负责。
2020级硕士生李峰波认为,双减和学区房政策实际上是一系列的组合政策,从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两个方面降低了年轻家长们的压力。
2021级博士生王海森指出,最近一场致力于共同富裕、维护公平公正的一些列政策措施正在从各个层面加速拉开,我们的政策就指向了穷者越穷、贫富悬殊扩大的这些领域。针对穷人头上教育这座大山,强调以学校教育为主,打击校外培训机构,摧毁学区房,以及实行教育分流,不但从源头上打击教育培训,而且从末端引导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其他地方实现价值,避免大学教育的内卷。针对住房,推出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像雄安新区租赁住房制度就是一个试点。可以看到我国从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展开的一条共同富裕的路,从效率走向公平,这是大势所趋。
兼职辅导员项平老师认为,这类座谈会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们思考经济社会问题的积极性,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热会热点问题,今后要继续按照学校要求,坚持把这项活动做好并持续下去。
我院集中收看学校教师节庆祝大会
9月10日上午,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院组织全体在院教师通过直播平台集中观看了“武汉大学2021年教师节庆祝大会”。
庆祝大会上,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党委书记韩进致辞,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优秀教师代表表示衷心祝贺,并勉励和要求大家要弘扬黄大年精神,为学、为事、为人,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楼益栋教授以及2018级学生代表在会发言。大会还表彰了“‘荆楚好老师’特别奖”、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武汉大学十佳师德标兵以及各类教学、科研、人才奖获奖教师。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先进教师代表学习,进一步推进“四史”学习,加强师德修养,坚定初心使命、崇德修身、潜心教书育人,勇担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共同推进学校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院举行2021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会
今年,我院迎来了24名研究生新生。其中,硕士研究生19名、博士研究生5名。9月16日上午,我院在工学部主教学楼举行2021年研究生新生见面会暨入学教育第一课,杨刚强副院长主持会议,王磊副院长、肖汉银副院长、张司飞副教授、张彪副教授、孙元元副教授、范斐副教授、项平老师、李子明老师等出席,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院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代表应邀参会。
杨刚强副院长代表全院向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为新生简单地介绍了院里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
王磊副院长发表了热诚的讲话,他首先介绍了学院的历史渊源、机构设置和师资力量等基本情况,而后号召同学们要牢记研究生的宗旨是以研究为主,督促同学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诲同学们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最后他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些提高学术水平的训练方法,提醒同学们要杜绝学术泡沫化,沉下心来,要立志为国家现代化做贡献。
肖汉银副院长为新生介绍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叮嘱同学们深耕学业,保持豁达宽容的生活态度,处理好与老师同学们的关系。
在新生自我介绍阶段,同学们做了各具特色的发言,从家乡特色、过往研究、求学缘起、未来规划等各个方面畅谈所思所想。而后2020级博士生龚恩泽和2019级硕士生、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孙逸昕向新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提醒同学们融入集体,尊师重道,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最后2021级直博博士生、院研究生会主席王海森为同学们介绍了院研究生会的基本情况。
在最后的师生交流环节,老师们回答了新生提出的一些关于学业等方面的问题,并提议共同开出一份书单来为同学们提供阅读指导。
会后师生共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