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学术视点】
▷范恒山: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的四个着力点
▷范恒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河南的选择
▷范斐等:中国港口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时空演化
【社会服务】
▷专家热议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专家宣言
▷范斐副教授受聘《世界地理研究》杂志编委
【学术交流】
▷我院举办“‘十四五’规划纲要研读”学术讲座
▷钦州发展研究院来访我院
【工作动态】
▷我院举办实践育人讲座暨研究生社会兼职导师聘任仪式
▷研究生党支部邀请学校博士生宣讲团宣讲党史
范恒山: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的四个着力点
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在《区域经济评论》2021年第3期发表论文《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的四个着力点》。
论文指出,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特别重视并抓好四个方面。一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推动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包括加大力度化解产业的同质竞争与重复建设,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有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二是建立健全促进机制,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包括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公平对待、平等交换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三是紧扣关键探索创新,充分发挥重点城市和特殊功能区的引领作用。包括在构建公正、开放、规范的市场体制和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做出示范,在推动创新发展、构建高能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方面做出示范,在实施品牌引领、促进高质量供给方面做出示范,在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协同联动方面做出示范,在加快数字化发展、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优势方面做出示范。四是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包括打造工匠精神,秉持契约精神,强化合作精神,提升集体精神。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范恒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河南的选择
2021年4月25日,由郑州大学主办的“十四五”时期河南“四个强省”建设高层论坛暨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郑州大学举行。著名经济学家、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论坛并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河南的选择》主旨发言。
他认为高质量包含四个方面: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也就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要求的发展;是经济质量、结构、规模、效益、速度、安全相统一的发展;是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础上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是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需求牵引、科技支撑、规制倒逼和竞合互促,应当抓住它们做文章。基于此,河南省必须重视和抓好六个方面:注重战略引领、优化产业布局、突出短板创新、促进合作联动、着力乡村振兴、提振精神文明。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范斐:中国港口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时空演化
近日,我院范斐副教授、2019级研究生张雪蓉、2018级博士生杨文毅在《Transportation Journal (运输杂志)》,联合发表了题为《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China’s port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ransport Network under Upgraded Industrial Structure(产业结构升级下的中国港口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时空演化)》的研究成果。
该文在分析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贸易国际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港口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演化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亚-东南亚、欧洲以及北美三大区域的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是支撑中国国际集装箱贸易运输网络的主体。中国集装箱港口国际联系空间动态呈现出由最初的单中心结构向孤立的双中心结构再向多中心集聚结构发展的趋势。动态面板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与港口集装箱运输贸易之间存在长期显著的均衡关系。产业结构先进度指数、产业结构综合度指数和产业结构核心演化指数等代理指标对港口集装箱运输贸易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Transportation Journal》为交通运输类SSCI检索期刊,该杂志为季刊,每期刊文量仅5篇左右,全年刊文量不超过20篇。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5325/transportationj.60.1.0043)
专家热议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议三省联动新机制、谱中部崛起新篇章,5月23日,首届“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武汉大学协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郭兰峰,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乐成,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出席会议并致辞,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新武主持开幕式。
武汉大学作为协办单位,我院具体组织实施了主题报告及专题研讨环节,副院长王磊教授、杨刚强副教授分别主持“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两个专题研讨。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以及湖北、湖南、江西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近20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做主题报告。他指出,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前景可期,鄂湘赣同处长江中游,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离不开三省的深度合作。他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要学习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进经验,以现有三大城市群为基础,坚持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建设,需要做好战略、产业发展、创新力量、重大项目四个方面的一体协同,建立有力有效的领导推动机制和一体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共商共谋一体化发展规划,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进一步上升到最高决策层面,如此才能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打造出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开创出中部崛起新局面。
就“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原副省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大卫,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耀彬,湖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琳,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李纲,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等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他们认为,要从协调机制、开放机制等七个方面重塑城市群空间格局,要以开放倒逼创新,要梳理、整合各自供应链争取成为供应链枢纽城市,要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成双循环型城市群、圈鼎型城市群、龙身型城市群、美丽型城市群、碳中和型城市群,要迅速发挥中部地区广阔的市场腹地的优势,打造现代流通体系。
就“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国家信息中心综合管理部副主任、区域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毅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湖南省政府参事朱翔,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周金堂,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教授伍新木等发表真知灼见。他们认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应与周边城市实现同城化,三省应同题共答、同频共振,落实更多领域的合作,打破要素流动的限制,将城市群建设一体化落实到更多的生活实践中。
会议最后,李国平教授代表与会专家宣读了《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专家宣言》,《宣言》就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达成五条共识:共担时代使命、共筑生态文明、共促合作协同、共塑产业优势、共扬长江文化。
研讨期间,三省省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有关部门还就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关事宜进行了会商座谈。
本次研讨会的圆满召开象征着三省协同发展的新进展和新起点,为下半年三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出席的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座谈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悉,本研讨会未来将由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轮值举办。
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专家宣言
2021年5月23日,首届“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研讨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武汉大学协办。经过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就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达成如下共识。
一、共担时代使命
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新时代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领和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鄂湘赣三省的共同使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二、共筑生态文明
共同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要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立足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追根溯源、系统治理,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要探索构建森林、湿地、流域水资源、矿产资源等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出环境合力整治措施和开展区域排污权、林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实施方案。要加快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调整经济结构、高效利用资源、目标责任管控,构筑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治理和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三、共促合作协同
“中游通,则长江通”。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重在协同,出路也在协同。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发展定位,共同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路径。要创新三省合作机制,凝神聚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加强资金、人才、技术、商贸、物流等领域合作。共同让长江中游的血脉“畅通”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活跃”起来。
四、共塑产业优势
要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强通过产业协同联动,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前瞻性研究,完善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分工协作,共同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路径。
五、共扬长江文化
要坚持战略思维,做好顶层设计,下好“绣花”功夫,共同保护好长江中游地区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共同推动湘鄂赣三省的文化内涵研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与会专家将基于自身智力和影响力优势,通过政策解读、决策咨询、建言咨政和舆论引导,积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与三省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共同把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全国重要增长极,挺起长江经济带的“脊梁”,昂首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范斐副教授受聘《世界地理研究》杂志编委
近日,《世界地理研究》杂志新一届编委会名单发布,经过审核遴选,我院范斐副教授入选期刊编委会委员。
《世界地理研究》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报级学术期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被列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刊物始终坚持“从中国视角研究世界,从全球视野研究中国”,是中国唯一的以刊发全球性地理现象和世界区域地理研究成果的地理学术期刊。
我院举办“‘十四五’规划纲要研读”学术讲座
5月22日上午,我院与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联合举办的区域讲坛第十讲在亮胜楼B444室举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教授作题为“‘十四五’规划纲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研读”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罗知教授主持,20余名师生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未来五年至十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规划,制定了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重要举措。许宪春教授重点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介绍和梳理,将其分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大类。许宪春教授将其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十三五”时期有关目标完成情况,探讨“十四五”时期完成有关新目标存在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许宪春教授还针对目前统计指标、统计标准对资本要素效率、金融安全、数据资产等方面的统计未能满足规划需求提出了一些见解。
钦州发展研究院来访我院
5月17日,北部湾大学钦州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傅远佳、副教授庞子冰等一行4人来我院进行交流访问,副院长王磊、肖汉银与来宾进行了交流座谈。
王磊副院长对傅远佳常务副院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院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和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政策咨询、特色研究等有关情况。肖汉银副院长侧重介绍了我院运行机制、日常管理和社会培训等有关情况。
傅远佳副院长介绍了钦州发展研究院建设发展情况。钦州发展研究院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民政府与北部湾大学共建的校地合作平台和多功能实体机构,致力于服务钦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双方就运行机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高端培训、智库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发挥优势,共同为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院举办实践育人讲座暨研究生社会兼职导师聘任仪式
5月12日下午,我院实践育人讲座暨金智集团党委书记、金智科技董事、董事会秘书、执行副总经理李剑先生受聘研究生社会兼职导师聘任仪式在院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张彪副教授主持,王磊副院长(主持工作)、肖汉银副院长、张司飞副教授、庞远福研究员出席。
王磊副院长宣读聘任文件并为李剑先生颁发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研究生社会兼职导师聘书。他指出,李剑先生个人经历丰富,社会责任感强。近年来,不仅带领金智科技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高度重视青年人培养。他相信,李剑先生任我院社会兼职导师,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他同时指出,此次活动是我院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加快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有益尝试。
聘任仪式结束后,李剑老师进行了题为“理想的训诫”的实践育人讲座。从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社会观察等多方面对同学们进行了指导与建议。他指出,作为新时代的学子,硕博士生们要专心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全方面的思考看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研究,并且进行广泛的大阅读与全周期的学习。同时,李剑老师还从人生的角度提出建议,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谦虚、尊重老师及同学、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商,在可能反复枯燥的工作中寻求并提升自己的价值,在不停的思考与遵循道德原则中树立自己的尊严,积极创新,为行业、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李剑老师从学习到工作、为人到处事、现实到理想、个人到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实用的分享,老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此次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发散了思维。讲座结束后,老师同学们就讲座内容进行了积极探讨,李剑老师的个人品质、丰富经历以及独到的人生感悟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研究生党支部邀请学校博士生宣讲团宣讲党史
5月8日,我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活动,邀请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讲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级博士生韩承熙宣讲“‘九一二操场’的故事”,党支部党员及团员青年参加学习。
韩承熙博士从毛泽东主席1958年9月12日访问武汉大学的历史出发,带领大家探索了武汉大学的红色基因和武汉大学的红色科学家。他首先深情讲述了各个时期武汉大学的红色历史,包括毛泽东主席访问、周恩来总理在珞珈山上的演讲、闻一多先生在武汉大学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等;接着介绍了李四光先生、查全性先生、朱英国先生、刘经南先生等武汉大学的杰出前辈,他们在各个领域潜心钻研,取得丰硕成就。
大家纷纷表示接受了精神洗礼,感受了心灵触动。2019级硕士研究生孙逸昕表示:“通过学习深切感受到了武汉大学建筑里流淌的红色历史,被前辈们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钻研精神深深感召。有幸在武汉大学读书,一定要传承武大红色精神,在学习工作中踏实努力、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