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学术视点】
▷范恒山:精心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于海潮:跨国知识转移、吸收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
▷柯海倩:创新效率对生态足迹的空间效应
【社会服务】
▷黄永明教授获评国家社科基金“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范斐副教授获武汉市科技创新智库建设调研课题立项
【学术交流】
▷我院举办“理解非正规性并规划安全和包容的城市空间”学术讲座
▷我院举办“以开放促改革:银行业开放对内资银行发展的影响”学术讲座
【工作动态】
▷我院党支部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我院研究生项目再获学校学术科技节立项
范恒山:精心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2021年4月26日,由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洛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论坛”在洛阳举行。著名经济学家、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精心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的致辞发言。
范恒山指出,郑洛西在黄河流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为落实战略核心要求形成强力的示范和带动,能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坚实的支撑和枢纽,能够为促进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动能。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从流域实际出发,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似应重视和把握如下一些原则要求:守住生态基底,注重因地制宜,坚持互利共赢,搞好文化传承,保持循序渐进。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于海潮:跨国知识转移、吸收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
近日,我院2019级博士生于海潮、兼职教授张建清等联合在SSCI 期刊“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技术分析与战略管理)”,联合发表了题为“Cross-n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test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跨国知识转移、吸收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国际技术溢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的研究成果。
该论文利用SYS-GMM 估计法,在考虑跨国知识转移内生性的情况下,分析了跨国知识转移(CNKT)对中国31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中国对国外知识吸收能力的动态演变,并检验了FDI技术溢出、OFDI技术溢出、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出口贸易技术溢出以及无形技术溢出五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在跨国知识转移(CNKT)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柯海倩:创新效率对生态足迹的空间效应
近日,我院2019级博士生柯海倩、2020级硕士生戴尚泽、2019级博士生于海潮联合在SCI期刊“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环境技术与创新)”,发表了题为“Spatial effect of innovation efficiency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City-level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创新效率对生态足迹的空间效应——来自中国城市的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
该文采用DEA模型测度中国2012-2018年280个城市的创新效率,通过杜宾模型和动态杜宾模型就创新效率对于生态足迹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并基于创新型城市和非创新型城市、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分别进一步探讨创新效率对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差异性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整体城市、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的生态足迹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而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生态足迹之间不具空间相关性。(2)城市创新效率不仅对于本地区的生态足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样能够显著抑制邻近区域的生态足迹增长,其系数分别为-0.2488、-0.1638,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3)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效率提高对于本地及邻近区域生态足迹的抑制作用均强于非创新城市;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创新效率提升对于本地区域的生态足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对于本地区的生态足迹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仅在东部地区,提高城市创新效率对相邻区域的生态足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黄永明教授获评国家社科基金“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10月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58人)”名单,湖北省共有5位专家获此殊荣,我院黄永明教授名列其中。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不断充实政治素质高、学术造诣深、社会责任感强的专家作为专家库成员。黄永明教授谨遵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认真负责地做好鉴定工作,实事求是地写出鉴定意见,获得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肯定和表扬。
2021年武汉市科技创新智库建设调研课题立项评审结果日前公布,我院范斐副教授教授申报的“武汉市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编号:WHKX202112)”获批立项。
该课题旨以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实现路径为总目标,在系统提炼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框架基础上,系统严密论证“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概念内涵、要素构成、主要功能、发展模式及演化路径,在客观分析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优势和瓶颈问题之后,研究提出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思路、实践路径、重点举措及政策建议。
武汉市科技创新智库建设调研课题是武汉市科协为落实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武汉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与有组织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围绕武汉市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服务科学决策以及与科技工作者相关重要问题,开展有针对性调查研究工作而设立的研究项目。
我院举办“理解非正规性并规划安全和包容的城市空间”学术讲座
4月1日上午,佛罗里达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我院特聘讲师李子明进行主题为“理解非正规性并规划安全和包容的城市空间:印度巴特那市‘贫民窟’的案例”的学术讲座。我院副院长王磊教授主持。城市设计学院林赛南副教授、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熊灵副教授、我院张司飞副教授以及各年级研究生共20余人参加。
李子明老师首先从印度的社会背景切入,阐述了印度的自然地理、社会文化、政治形态等方面的特点,随后介绍了她在印度比尔邦的贫民窟进行实地考察时所看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主要聚焦于这类非正规社区的公共设施、住房条件以及经济活动等。其研究致力于探究社区的不安全性产生的原因以及个人、社区、政府应如何预防冲突、暴力和犯罪。李子明老师借助在贫民窟开展田野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研究发现,冲突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人们所感知到的硬件公共设施的不足,是不足感而不是非正规性,政府与居民的认知存在着偏差。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李子明老师提出了针对不同层次群体的空间规划建议。
讲座结束后,李子明老师与在场的师生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现实意义以及学术研究和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我院举办“以开放促改革:银行业开放对内资银行发展的影响”学术讲座
4月27日上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罗知教授应邀来院,作题为“以开放促改革:银行业开放对内资银行发展的影响”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杨刚强副教授主持,近40名师生现场或线上参加。
罗知教授首先梳理了中国银行业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历程,她提到虽然中国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开展业务,但直到中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银行才被开始允许开展人民币业务。罗知教授认为内资银行是否能够在更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得到长足发展,关键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是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的全国股份制银行和能在外地开设分支机构的优质城商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有五大银行事实上并没有受到银行业开放的显著影响,但其在产品创新、经营效率、国际化水平上与外资银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外资银行还有较大差距。
讲座结束后,罗知教授和我院师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
(罗知,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经济系访问学者,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顾问。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我院党支部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4月2日上午,我院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张彪主持,全体在院党员教师参加。
会上,张彪书记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王磊、肖汉银、陈志刚、孙元元等与会党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结合个人工作、教学、科研体会,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
发言同志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是血与火的奋斗史、根植于人民的发展史、与时俱进的创新史。要把握正确的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通过这次教育活动系统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与会同志纷纷表示,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在重要时间节点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注重党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使我们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具体学习上,既要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完成规定动作,也要结合中部院党支部实际开展自选动作。同时要求把学习的思想认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推动中部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武汉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立项项目日前公布,经过现场展示和答辩,我院研究生会学术科技部组织申报的《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第四届高校跨学科学术沙龙活动》获准重点支持项目。
该项目依托我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将联合国家部委、高校专家学者及研究生群体,搭建专业化学术活动交流平台,加强跨校跨学科学术交流,建立跨学科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学术科研水平,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基础性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助力我院该重大项目的持续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