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 网站首页
2020年第7期工作简报时间:2021-01-06  点击数:

本 期 要 目

Δ我院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推进会

Δ范恒山:广深联动的意义与路径

Δ《中国日报》黄永明:湖北正迎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Δ《思享荟》王磊: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不可替代的支点价值

Δ《支点财经》王磊:武汉,还可以更大

Δ我院举办三期区域讲坛

Δ2020年度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出炉

我院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推进会

为进一步推进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持续深入开展,我院于2020年12月22日在武汉大学举办“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推进会。项目首席专家、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朱翔教授、贺清云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学术服务处处长陶军,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郭熙保教授、张建清教授,我院副院长王磊教授、杨刚强副教授、肖汉银老师以及陈志刚教授、张司飞副教授、孙元元副教授等相关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推进会。

研讨会分领导致辞、子课题负责人成果介绍、互动交流和项目首席专家总结讲话4个环节进行。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学术服务处处长陶军首先致欢迎辞,对项目进展情况表示肯定,并表示会进一步做好项目的后勤保障工作。杨刚强副教授主持研究推进会,各子课题负责人依次围绕研究成果、研究进度、工作计划、预期目标等问题展开交流。

我院陈志刚教授代表经济与管理学院郭熙保教授对子课题之一“区域利益补偿基础理论与实现机制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他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垄断博弈与补偿问题等方面汇报了区域利益补偿的逻辑起点及基础理论,并注重讨论了区域利益补偿机制历史演进、时代诉求和演化机制,以及“三品”(生态品、农产品、资源品)的补偿政策和绩效评价。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朱翔教授和贺清云教授就子课题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研究”近期研究进展进行汇报,朱翔教授重点就其研究报告的两个新增部分洞庭湖生态补偿和大武陵山区生态补偿的补偿思路进行深入论述,贺清云教授围绕其最近承担的国务院参事室研究课题,提出了对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思路与对策。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研究员就子课题三“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研究进展进行说明,他从内生性利益补偿的重要意义、内生性利益补偿的迫切性、内生性利益补偿的相关问题和内生性利益补偿的政策思考四个方面论述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销区的利益补偿机制问题。并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内生性利益补偿政策进行了深入思考:一是硬投入与软投入并重,增强主产区自我发展的持续性;二是效率与公平并重,增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制定的公平性;三是显性补偿和隐性补偿并重,增强主产区利益补偿的长效性。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林爱文教授团队就子课题四“资源开发利润分成及税收分享机制研究”研究情况进行报告,课题组基于湖北省的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湖北省城镇空间管控和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空分异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管控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在自然产权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产权的实现形式,推动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二是要理顺产权的权能关系,在空间方面要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三是推动自然资源的产权确认,要探索建立全民自然资源产权的统一制度,建立全省自然资源的核算评价制度。四是明晰自然资源产权的所有权;五是健全自然资源的收益管理制度,完善自然资源的收益管理制度和税收体系。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建清教授对子课题五“实施区域利益补偿机制的政策保障研究”的研究进展进行报告,重点介绍了课题组在农产品供销方利益补偿机制和政策、资源产品利益协调和利益补偿、创新要素的利益协调及补偿机制和政策研究、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及政策研究等政策保障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突出成果。

最后,项目首席专家、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总结讲话。范恒山教授首先肯定了各子课题组现阶段取得的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已经渐入佳境,通过这次交流进一步拓宽了课题组的研究视野,对于课题组下一步深化研究能够提供更加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其次,范恒山教授紧扣课题研究对课题组提出了六点要求:

第一,一定要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的要求。把握好最新的中央政策的这种设计思想。比如说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问题、关于绿色发展问题乃至关于补偿机制问题都有新的提法,我们要把握好。像刚才几位都谈到,资源课题组讲到很多的怎么加强管理方面,中央对环保也好、对资源也好,资源中间包括水、土等等都是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像这些东西都要体现进去。所以“十四五”规划明年3月份两会就通过了,中间会更细致地谈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要体现中央的最新要求和政策的最新导向。

第二,一定要符合实际。我们的创新一定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不是在这里闭门造车。我注意到我们这些报告中间有大量的案例,这里就要把握好刚才郭教授说的那一点,省里的也好、局部的也好,它的案例为我们形成一般性的结论做例证支撑,它不代表我们作一般面向的整体分析,它是围绕强化论证来说明这个问题,所以不能以偏概全。最后提出的结论还是要符合规律、适应于我们全国的要求的,这一点大家要把握好。

第三,要紧扣“补偿”这个关键词。我们这个课题的核心词就是“补偿”,如果别的说了一堆,最后落不到“补偿”上,这就等于文不对题了,不论哪一个都得要体现到这个核心词上。

第四,一定要突出创新的特质。不是一般文献的汇总,不是人家观点的一个整合,在整合中间有提升,在归纳之中有创新,所以回头我们要请各个课题组来提出你这个分报告中间、分课题中间的创新点在哪?

第五,要逐渐从发散到聚焦。我们不能太分散,我们研究的时候要多一点,要面面俱到一点,没关系。但是现在接近目标时要越来越集中了,废话少说,可要可不要的就不要,必须要的尽量地简化,不要搞得头重脚轻、喧宾夺主、左右不匹配,这都是写报告需要把握的。

第六,把握好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一点在引用数据时一定要核查,数据引用一定要科学、准确、真实,这就体现了研究报告的特点。

范恒山:广深联动的意义与路径

10月22日,由广州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广深双城联动论坛”在深圳市召开。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广州市市长温国辉,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或讲话。著名经济学家、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广深联动的意义与路径》的主旨发言。范恒山阐述了三个“关键”方面: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一体联动;第二,推动广深联动并形成示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一招;第三,要紧扣关键方面推动广深联动发展。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中国日报》黄永明:湖北正迎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我院黄永明教授应邀在11月27日《中国日报》观点/专栏作家栏目,发表《Hubei on the cusp of a new economic boom(湖北正迎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就湖北经济复苏情况及十四五期间湖北经济发展战略阐述观点。

黄永明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经济带来的不利冲击是短期的,疫情不会改变中部崛起的发展态势。但是需要在五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第一,充分发挥得“中”独厚、各类要素支撑强、市场空间大等优势,抓住“双循环”发展机遇,为加快促进中部崛起贡献湖北力量;第二,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第三,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第四,用好用足用活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第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思享荟》王磊: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不可替代的支点价值

2019年,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湖北广电融媒体中心联合湖南广电、江西广电等全国区块链编辑部成员单位推出特别策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思享荟,邀请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经济领域的专家就“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解读。近日,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思享荟第4期,我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应邀进了行解读。王磊具体论述了位居“C”位,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不可替代的支点价值;依托“双循环”,推进建成全球最大的城市连绵区;以开放促进发展,以合作实现共赢等三方面。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支点财经》王磊:武汉,还可以更大

12月28日,副院长王磊教授受“支点财经”之邀,从大武汉之大指辐射影响力大、大武汉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第三产业发展仍然不足、中心城市功能还需更强、大武汉要继续做大等方面解读“武汉,还可以更大”。

王磊认为,“大武汉”之大在于它的辐射影响力大,人们常说的“大上海”“大武汉”,指的是当时武汉的经济影响力与上海相当,正因为当时武汉在全国的经济影响,才让人们认可“大武汉”;但目前,论及在全国的影响力、辐射力,武汉离“大武汉”还有差距;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GDP虽不够完美,但GDP的总量规模,体现的是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很大程度上仍代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只有各个行业创造的增加值越多,GDP的总量才会越大;对武汉“一城独大”的诟病,正是因为当前武汉还不够大、不够强,自身还在长身体,当武汉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向周边地区溢出,届时就会出现由武汉推动武汉城市圈及长江中游城市群良性发展的局面,这个时点可能还需要几年,等武汉GDP达到2.5万亿元左右的规模时,溢出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支点财经”是湖北日报社旗下财经全媒体,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等一同受邀参加此次解读。

我院举办三期区域讲坛

区域讲坛第五讲: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转移支付制度设计

12月1日上午,区域讲坛第五讲在我院会议室举办,特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龚锋教授做题为“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王磊副院长主持,20余名师生参加。

龚锋首先从消费者角度和供给者角度介绍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提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合意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为机会均等;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合意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为产出均等。其次,他提出财政能力和制度激励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题,其突破点在政府,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思路和可行思路两种制度设计。再次,龚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基于可行思路机会平等导向的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设计程序,并简要介绍了公共服务供给努力指数与生计支出的测算方法。最后,龚锋教授提出,政府间转移支付应当在实现均等化地方政府财力的同时,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产生正向激励效应;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地方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和转移支付资金的跟踪评估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作为分配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依据,从而在源头上确保转移支付制度的激励有效性。

区域讲坛第六讲: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偏差与矫正

12月22日,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面向全院师生做了“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偏差与矫正”的公开学术报告,副院长王磊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院内外80余名师生参加。

范恒山谈到了当前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偏差,分析了中西方国家的不同,提出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应在三个方面推进创新:一是在现有的框架和范式下形成某些方面的创新与突破,二是对现有的框架和范式做适当地改造,三是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据。

区域讲坛第七讲:一带一路与区域化的新纪元

12月28日上午,区域讲坛第7讲在我院举办。美国三一学院Paul E.Reather全球都市研究与社会学杰出讲席教授陈向明做题为“一带一路与区域化的新纪元”的专题讲座。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副院长王磊教授主持,20余名师生参加。

陈向明简要介绍了新书“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s epochal regionalisation(一带一路与区域化的新纪元)”的目录、内容,着重从第一章、第二章展开讲解。第一章以中国的陆地和边界为研究角度,分析国际走廊区域经济,认为其发展主要受市场导向,缺少相关政策的引导。第二章从理论开始讲解,认为走廊式的区域可能形成以中国为引导的全球化趋势,同时通过列举实例、数据分析说明贸易经济增长的速率在放慢,还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西方推动全球化主要依靠制造业到高级服务,而中国全球化则通过制造业到基础设施建设。陈向明简还讲述了武汉在中欧班列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2020年度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出炉

11月24日,我院下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度院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暨研究生论文工作坊的通知》,组织开展了第四届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在对论文进行合规性初评的基础上,12月14日,评审委员会对提交参评的12篇学术论文,进行了答辩评审,根据得分排序确定了拟获奖名单,并进行了公示,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优秀奖4名。

每年一次的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是我院为师生搭建的一个学术交流学习平台,也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活跃学术氛围,激发研究潜力的重要举措。连续举办4年以来,研究生提交参评论文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

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等 级

姓 名

博/硕

论 文 题 目

一等奖

于海潮

博士

Can Innovation Agglomeratio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Evidence from China

王琦

硕士

“同归殊途”区域创新发展路径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创新系统共生体理论框架的组态分析

二等奖

龚恩泽

博士

产业同构是否会增强区域内的产业集聚效应?——基于劳动技能匹配质量改进的视角

王海森

硕士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企业技术进步——基于新安江生态补偿对赌协议的理论与实证

雷鹏

硕士

高铁开通会促使沿线地区制造业生产率产生分化吗?

优秀奖

李梦琴

博士

Urban-rural inequalities in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quality healthcare: a spatial analysis integrated age and gender, in Hubei, China, 2015–2017——An implication of regional health

张雪蓉

硕士

政治周期与城市协同创新绩效

戴尚泽

硕士

创新集聚与城市层级

陈启博

硕士

理性预期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的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