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Δ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工作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
Δ范恒山: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底气有三大支撑
Δ范恒山:谨防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势头发生逆转
Δ《科学学研究》张建清: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刘帅: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地区差异与随机收敛
Δ范斐副教授获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工作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
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于4月9日举行了开题报告会,开题以来,各子课题组根据《关于子课题研究有关工作的说明》,开展了熟悉文献、梳理思路等相关工作。根据项目首席专家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推进项目研究的深入持续开展,我院成立了包括各子课题有关成员参与的项目工作组,并于10月23日下午在院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副院长王磊教授主持,副院长杨刚强、肖汉银参加。
杨刚强副院长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等进一步作出说明,指出现阶段要以发表高质量论文为抓手,把握理论、实践和政策三个层面,生态、粮食和资源品三类对象,区域利益表达、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和利益保障四个机制,深入探索我国区域间利益补偿机制。
与会各子课题组成员相继介绍了自开题以来的工作进程与研究成果,专家们结合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表示将结合其他课题组的研究基础夯实研究框架。
肖汉银副院长提出要切实加强课题组之内及课题组之间的配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要大力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项目调研、论文发表等工作。
王磊副院长对各课题组的前期准备工作与研究成果表示肯定,并对下一阶段的进度安排、成果形式和经费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各课题组成员以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为目标,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导向,积极使用新方法,辩证引用国内外成功案例,有条不紊地推进课题各阶段工作的开展,并力争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预期研究目标。
会议还决定,建立工作组微信工作群,加强日常联系和沟通;从今年11月份开始于每月底定期召开项目工作组工作会议,汇报工作进展、交流研究成果、分享研究体会;今年题或明年初召开一次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交流、研究和解决研究进程中的重大事项。
范恒山: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底气有三大支撑
尽管下一阶段世界经济大概率还面临延续放缓的趋势,但从我国内部来看,有利支撑因素仍较多。
10月1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同比增长6.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虽然GDP三季度当季增速比二季度有所回落,但今年四季度经济保持平稳趋势是有保证的。
同日中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在上海举行的2019达晨经济论坛上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是比较来看,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低,而且是在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含金量比较高,总体上也更加健康。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充满信心,今天仍然持这样的态度。如果贴一个标签的话,我属于谨慎乐观派”。范恒山说。
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来自于哪里?他认为主要有长、中、短三个方面因素做支撑。
范恒山表示,长期性的两个主要支撑因素是庞大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庞大的市场不仅来自于我国众多人口带来的巨大的需求,还来自于中华民族特有的勤奋品质和创业精神,“这意味着庞大的创造力”。
怎么才能造就需求和创造力?范恒山说,这主要来自均等的需求、转化的进程、内外的替代三个方面。比如,在内外替代方面,从过去我国对国外电冰箱、电视机的替代到现在的对智能手机等产品的替代,创造了持续不断的内需市场。新的替代还将进行、不断拓展。例如近几年我国每年有1亿5千万人出境旅游,在外购物数额达到一万多亿人民币,随着我国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这些境外消费都将回归。所以,我们庞大的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和生产力水平。
而长期因素的第二个方面,是有为的政府。范恒山表示,对中国来说,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必须的,但市场的决定作用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才能体现出来。而政府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这些年来,中国之所以快速发展,除了市场的作用以外,政府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体制的优势。”
从中期因素看,范恒山认为,我们推进体制建设,推进经济转型,推进协调发展等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会在较长时间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强大动能。
范恒山说,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些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比如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市化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的战略、健康中国的战略、质量提升的战略等等。“这些战略,每一个所带来的发展能量都是数以万亿计的,只要扎扎实实地落地实施,就可以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持续的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从短期因素看,范恒山说,长期、中期发展因素之所以能起作用,要靠短期政策来推动。他表示,围绕应对复杂的内外变化化解突出矛盾,实现近期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对策或举措,可以为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能量。“有长、中、短三个因素做支撑,中国经济就有了的短期因素是保障。”
同时,范恒山也表示,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一定是紧约束状态的,对此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实现经济行稳致远,我们可以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应对,可以概括为四个“最”或四个“力”:
第一个“力”,是最有效地化解压力。也就是运用各种战略智慧或科学手段,来减轻和化解复杂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他说,虽然现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并不是不可调整改善的。从经济发展角度说,还是要尽量发挥外贸这驾马车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开拓多元化的外部市场。所以要尽可能地推进开放,在路径上也要多管齐下。
第二个“力”,是最强势地革除阻力。要千方百计地把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各类人群的活力和创造力。他说,我国当前有一个方面抓得很扎实,就是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范恒山认为,营商环境的感知度高,营商环境好不好,决定着投资经营者是不是积极投资经营,也直接决定着经济运行的好坏,从而也能检验政府是不是作为和有效地作为了。而且营商环境的牵引性很强,有牵一发动全身之功能。所以一定要把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导引线、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
第三个“力”,是最广泛地激发动力。要千方百计把所有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创业;让科学家能够心无旁鹜的搞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为他们创造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和条件。
最后一个“力”,是最深入地挖掘潜力。范恒山认为,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要积极实施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现在这些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还很大,要精细研究、精准实施。”
最后,范恒山表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基础、有条件,只要我们科学运用短期措施把长期因素、中期因素结合起来,激发出来,就能够达到目标。
范恒山:谨防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势头发生逆转
(2019年9月26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三次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我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作《谨防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势头发生逆转》的主题演讲。现将演讲刊发如后。)
区域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我们看到,区域战略与政策的地位日益提升,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由中央层面直接决策出台的战略与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力度罕见。但是我们也看到,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复杂,在复杂多变的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并不稳固,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形势极易发生逆转。一些专家的分析表明,2015年以后地区差距又有所扩大。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从当前情况看,区域协调发展主要面临着三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城乡发展的落差有可能加大。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实质性地不断加快,而且有着实在的支持和支撑,一方面政策与资源要素继续向城市倾斜;另一方面城市处于发展高地又使它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城市建设的标准越来越高,但农村发展条件仍然薄弱,虽然也提出了乡村振兴规划,但实质性的支撑条件并不坚实,且目前实施的农村基本制度与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并不衔接,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很难支撑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此外,支撑农村发展的资源要素无法对接市场机制,处于弱势位置的农村的资源要素大量流出。
第二个挑战,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落差有可能加大。除了已有基础的差别外,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有一系列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做支撑。一是重大战略接连出台以及新设置的功能平台的有力推动。二是由此带来的先行先试的机会与红利直接和间接的支撑着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三是发达地区居于发展高位,其与战略叠加带来的红利一道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和集聚效应。欠发达地区没有优越的位势、缺乏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又受到了发达地区虹吸效应的影响,加快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第三个挑战,传统经济优势地区与现代经济领先地区的落差有可能加大。传统经济优势地区主要是两类,一类是资源富集地区,另一类是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地区。一般的说这些地区产业结构总体较为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包袱重,转型难度较大,现代经济成长缓慢,产品市场狭小。相反,现代经济发展领先的地区,不仅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而且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与高端需求,故其产品市场广阔、产业拓展能力强大,发展前景可观。而在今天,这样两类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当然,也要看到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备一些有利条件。概括的说也有三个方面。
第一,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土地等资源相对丰富,生态负担较小,综合成本较低,市场发展潜力较大,这些因素既为自身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优势资本和先进产业进入提供了条件,这有利于加快发展进程、缩小发展差距。
第二,在市场一体化不断加强、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环境下,落后地区可以有效借力超越传统基础特别是产业基础,在新经济、新动能培育构造中摆脱落后状态、占领制高点。也就是说一些落后地区能够跨越传统产业体系基础,在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发展中与发达地区比肩并跑,甚至超前领跑。
第三,区域开放合作和一体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的交叉互补,有利于各地区协调联动,而协调联动不仅能够促进地区合理分工、一定程度上克服先进地区的虹吸效应,还能将先进地区的思想理念、管理方式、先进技术、优势人力资源,以及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等通过适当形式输送到本区域相对落后地区,从而加快提升这些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当前的一个好的态势是,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各地已由原来比较被动的做法转变为今天比较自觉的行为,一些地区还迈向了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要充分认识挑战、科学把握机遇,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做好工作。
第一,在分区域指导的基础上强化分类型指导。当前的分类指导主要还是针对四大区域板块。但现实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四大区域板块的空间结构还是偏大,仅西部地区就占到整个国土面积的70%以上;另一方面四大区域板块也出现了分化,同一个区域板块的有关地区面临的情况并不一样。针对这种变化,在总体上要继续坚持对四大区域板块进行分类指导,同时也要打破四大区域板块的限制,对属于不同区域板块但目前基本特点相同、面临问题相同的地区采取同类型的政策指导,把分区域指导与分类型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对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有针对性地强化对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战略支撑和指导。中西部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更需要国家区域战略支撑与推动。在新一轮的国家区域战略体系中,这一部分应当加大分量。或者说,区域战略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并且要有实实在在的支撑政策。
第三,要创造条件推动落后地区采取适当路径实现超越发展。过去一些年的实践证明,只要路径适当,落后地区是可以实现超越发展的。贵州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其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和推动落后地区通过各种适宜路径构建加快发展的经济体系和产业基础,抓住有利机会和条件,实现跨越发展、后来居上。
第四,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强化城市对乡村的支持带动作用。就我国来说,区域问题的重点在农村,或者说矛盾主要集中在乡村,但解决乡村问题的主要动能在城市。对这一点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农村的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靠农村自己是富不起来的,更是实现不了现代化的。农村的现代化要靠农村,但更要靠城市。但要使城市动能进入农村,需要推动城乡体制一并改革。在农村,一要解决资源要素与城市的资源要素平等交换的问题,也就是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城乡平等交换的机制,把农村资源要素全面纳入市场化轨道。二要推行“三权分置”改革,为实施农村规模经济创造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也就为城市优势主体和先进生产方式及现代科技手段进入农村打下了基础,而这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保障条件。三要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特别是打破农民与市民的身份界限,赋予农民在就业、创业、居住、流动等方面与城市人群完全平等的权利。
第五,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打破思想和体制障碍,全方位推进区域合作,并创造条件推动关键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集聚和优化配置,协同推进生产力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加快缩小地区差距。
《科学学研究》张建清: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我院兼职教授张建清教授、17级硕士研究生龚恩泽、孙元元副教授在《科学学研究》2019年第9期发表论文《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科学学研究》为B类权威期刊,现将论文摘要如下。
文章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创新性地引入旅游收入作为工具变量处理环境规制的内生性问题,进而考察了强化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化会诱发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波动,但其通过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间接补偿效应;环境规制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力度明显高于非传统产业;环境规制的影响效力存在地域异质性,对长江中、上游的影响显著高于下游。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刘帅: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地区差异与随机收敛
我院2017级博士生刘帅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年第9期发表论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地区差异与随机收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为B类权威期刊。现将论文摘要如下。
文章运用DEA方法从效率视角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从区域经济学视角,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地区差异,并分析了差异来源。研究发现: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各地区内部,地区差异在增大,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平衡加剧;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通过基尼系数分解可知,地区差异的来源主要是地区间的不平衡造成的,其次是地区内部的不平衡,而超变密度对地区差异的贡献逐渐降低。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机制。文章分别采用变异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机制。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不存在σ收敛,存在β绝对收敛、β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从β收敛的意义可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增长速率开始趋同,逐渐达到了稳态。β收敛的空间计量模型还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俱乐部收敛表明不同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速度和空间效应方面存在差异。据此,本文提出应提高要素利用效率,以提升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质量,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范斐副教授获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近期,经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审批,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评审结果正式发布,我院范斐副教授申报的“深圳以创新驱动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获批立项。
本项目从当今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度依赖科技进步的时代特征入手,基于深圳城市功能演化和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系统严密论证“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理论阐释、要素构成、结构功能、发展模式及作用机制。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分析深圳以创新驱动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优势和瓶颈问题,研究提出深圳以创新驱动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思路、发展路径、重点举措及相关建议,兼具理论建树性和决策支撑性。
据悉,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经资格审查,共计572项进入立项评审环节。本次学科组专家评审采用异地专家外地评审的方式进行,经学科组初评和评委会终评,最终确定重点课题9项,一般课题38项,青年课题14项,共61项,综合立项率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