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 网站首页
范恒山:对标扣情谋划湖北“十四五”发展战略时间:2020-06-30  点击数:

(2020年6月28日,“湖北省‘十四五’发展战略”座谈会在武汉举办。会议以视频+现场的方式进行。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通过视频作了《对标扣情谋划湖北“十四五”发展战略》的主旨发言。现将全文刊发如后。)

很高兴受邀参加省发改委举办的湖北省“十四五”发展战略座谈会。在5月30日省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的“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研讨会上,我以《以代价换重塑 用现在争未来》为题,对湖北抓住“十四五”这一窗口期实现经济重振谈过一些建议,今天再从战略层面谈一些想法。

湖北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进一步凸显了这种特征和色彩。我们看到,在全国各个地区你追我赶、龙腾虎跃的激烈竞争中,湖北超常发展的势态并不特别亮眼;以中部地区而论,湖北的领先优势也在逐步缩小。由于疫情的严重冲击,湖北一季度地区经济增长大幅下滑,今年也恐难摆脱负增长局面,湖北的比较优势可能会进一步受到削弱。但辩证的看,疫情的发生虽然是一种灾难,但也是一个契机。置死地而后生,灾难既会催生强势奋进,也为转型重构带来了机遇。湖北应以克服疫情损失为起点,放眼未来,通过科学规划和把握“十四五”而抢占发展先机、提升发展优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以为在研究制定“十四五”发展战略时,湖北应特别重视如下方面。

一、冷静看待优势与问题

湖北具有不少优势,如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等等,我们也常常谈论这些优势。这次疫情危害很大,但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湖北“三个没有变”之一就有“多年积聚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但我们要冷静的、客观的看待优势或长处,同时也要务实的、清醒的看待劣势或问题。先说优势:第一,优势发挥不出来,就不是真正的优势,至多只是潜在优势。如人才优势、科技优势等,都需要有效的机制才能充分激发出来。第二,优势并非绝对的,从一个角度看是优势,从另一个角度看则不一定构成优势,发挥优势需要创造有利环境、推动条件组合。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湖北地处中部,连南接北、承东启西,在地理区位上的确算得上是中心。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有力的开放手段和顺畅的开放通道,则很容易因为处于“内陆深处”而成为开放凹地;如果缺乏技术、体制创新做支撑,丰富的资源就只能支撑“初”字头、“原”字头产业,难以形成高附加值经济、也难以带来高质量发展。再说问题:第一,问题不被激发也是问题,不加以解决就会带来新的问题;第二,问题有显形的,也有隐性的,隐性的问题不易被觉察,但发展的许多阻碍往往来自于隐性问题,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并加以高度重视。总之,对优势和问题不能简单对待,要做深入的细致的分析,以便采取科学的措施去应对,这一点对研究发展战略十分重要。

二、高度重视战略制定实施的连贯性和联动性

重大战略思路关乎全局、体现方向,错谬不得,也折腾不起。有两个方面值得湖北谋划“十四五”和未来发展思路时高度重视。

一是重大战略制定实施要体现一贯性。研究制定重大战略思路应十分严谨慎重,并力求科学精准。确立之后,可以与时俱进加以充实完善,但除非环境条件有重大改变,不易推倒重来、另起炉灶。重大战略实施要久久为功,只要接力前行,不异向操作,即便有时走的慢一点,总体看也会比较快,因此需要“一以贯之”。这不仅涉及到战略思路的权威性、严肃性问题,更涉及到地区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问题。我们的治理体系中存在着前后脱节的空间,因而对此要特别注意。

二是重大战略制定实施要体现联动性。即使战略思路正确,如果没有政策、资源、动能的集聚和联动,也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区域发展的精髓有两点:一是资源要素配置的空间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另一是各地区、各部门的合作联动越紧密越好。制定战略思路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需求,为一体联动创造基础。推进实施时,更要通过建立有力有效的规则与机制相关方面一体联动。无论什么“圈”、什么“带”,提出之后仍是各说各话、各行其是,最终必然会陷入空谈、变成一个炫目的泡沫球。

三、适当提高目标要求并相应强化动能匹配

目标是规划的眼,需要精心合理设计。一般地说,目标的设立既要考虑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自身的实际状况。“十四五”是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开启阶段,是深入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目标的确立应把握这个时代要求并与各地的发展条件、潜能等结合起来考虑。原则上说,既要鼓舞人心,又不能好高骛远,其量的把握,我们常常用“踮起脚可以摸到顶”来形容。湖北“十四五”发展目标的设定,除了做一般意义上的考虑外,还应考虑如下四方面的因素:一是要全面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二是要努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三是要明显提升在地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四是要克服发展进程中的突发风险。因此,湖北的发展目标应该比正常时期的计划高设一格。反映在量上,就是要在基本底数上再加一个增减幅度;反映在质上,就是要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区域协调发展、治理体系建设等关键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样的超常目标,只有通过超常的努力和特别的措施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动能匹配。在这方面,要把握住这样四点:一是放在严密的工作清单约束之下,把各项任务做最精细的划分,全面形成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主体、质量标准、时间节点认真加以落实。二是放在务实有力措施的支撑之下。挖掘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强化各类工作举措。三是放在外部激烈竞争的倒逼状态之下。深入了解和借鉴强手的优良做法,通过竞争知已知彼找出薄弱处,增强紧迫感。例如,与上海人比精细、与广东人比包容、与深圳人比营造创新氛围、与长沙人比构建城市活力等等。四是放在人民群众的严格挑剔的氛围之下。广开言路、不惧批评,把人民的要求当作努力的方向,把群众的抱怨当作工作的重点。

四、进一步优化提升区域发展战略举措

对于湖北来说,“十四五”发展使命光荣而艰巨。湖北要抓准这一时期,越关过坎、强筋壮骨,跃上区域发展的新高地。区域发展战略是路径,也是措施,关乎全局、牵连各方,涉及长远、决定成败,湖北应该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以优化提升。从湖北实际出发,应特别重视如下几点:

(一)适当调整区域战略部署,推动城、圈、带联动,以城撑圈促带。湖北区域战略思路几经拓展,目前已基于空间和城市分别形成了“两圈两带一群”和“一主两副多级”的部署。这些年区域发展的一个状况是,各类发展要素大量且快速地向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集聚,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大大增强。但对于地区而言,中心城市存在着幅射带动作用和虹吸敛聚作用两个方面。从湖北情况看:第一,圈、带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因而缺乏实质性的一体联动,符号意义较重;第二,圈、带与城市间缺乏有机联动,城市对区域的带动效应不强,有些城市还存在着较强的虹吸效应;第三,城市之间竞争严重,影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地区的协调发展。在上述情况下,现有区域战略部署对面上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因此,要着眼于发挥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城、圈、带联动,适当调整和充实区域战略部署。(1)考虑“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具推动跨省份的区域间、城市间开放合作的意义,可以不体现在省内的区域战略部署之中。区域发展整体战略表述可以调整为“一主两副多级支撑下的两圈两带协调发展”战略。这一表述避免了“两张皮”、也体现了城、圈、带的一体联动。(2)鄂西圈的面积较大,占到全省总面积的68.77%,且西部的恩施、十堰、神龙架都属欠发达地区,可依托宜昌、襄樊、荆门再细划为三个经济区,通过经济区强化中心城市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3)在三个经济区和武汉城市圈分别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和关键领域的一体推进。

(二)推动资源要素向“两带”集聚,强化区域发展的“双柱”支撑。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和汉江经济带有如连接湖北的两条腰带,也有如支撑湖北的两根脊柱,“双带”实、“双柱”壮、则湖北强。应进一步细化“两带”发展规划,依托沿线的重要城镇,以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区,推动资源、要素、投资、项目、政策等向“两带”集聚,把“两带”打造成为支撑湖北经济全面发展的支撑梁柱。目前,“两带”发展统筹不够、用力分散,难以迅速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

(三)全面破除“二元结构”,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的关键是城乡协调,以城带区的核心是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路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涉及城乡融合的每一项措施都能带来巨大的发展能量。湖北应抓住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机会,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城乡居民同权同利等改革为重点,全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并相应打造一批特色乡镇,产业共同体,现代化农场,田园综合体等,夯实县域经济的基础。

(四)突出战略导向和比较优势,优化区域与产业协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或直接支撑。总体上说,区域产业协同应把握“统筹规划、分区指导、优化推进、差异配置”的原则。产业的规划与配置应切实把握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体现地区比较优势要求。产业结构应瞄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不断优化提升,但也应当认识到,并非所有地区都要搞、都能搞所谓高端产业,遍地追求高端产业发展,必然会导致资源分散,遍地开花最终会落得四处萧条。各地应从各地实际出发发展适宜产业,而省级层面应统筹做好规划和指导。

(五)推动跨界合作,努力振兴沿边经济。沿边地区发展潜力很大,但对内而言,很容易因为地理的边缘化导致行政治理和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对外而言,很容易造成毗邻地区相互封锁继而带来相互拆台、恶性竞争。也因为如此,绝大部分边界地区发展都不够理想。振兴经济不能忽视边界地区或沿边地区,而出路是推进或深化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联手打造经济合作区或其它特色功能区。这样做,边缘就变成了中心、冷区也变成了热点,沿边经济就活起来了。合作发展沿边经济应当成为湖北“十四五”促进区域发展的一个重点。

(六)借势战略平台,推动“地理中心”同时成为“开放中心”。湖北应借势国家重大战略,打造适应开放平台,克服地理区位的潜在制约,全面打通国际国内市场,将“地理中心”打造成为“开放中心”,并进一步转变为“经济中心”。可以考虑采取如下措施:(1)推动武汉成为国家“两航”(航空航运)综合实验区,将其打造成引领支撑湖北深化开放的重要平台;(2)发挥湖北的主动性,联合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进一步上升为新时代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3)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为抓手或纽带,全面推进湖北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化开放合作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探索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形成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的全面合作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