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 网站首页
范恒山:以代价换重塑 用现在争未来——对湖北经济重振的建议时间:2020-05-31  点击数:

(2020年5月30日下午,湖北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2020年第一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湖北“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武汉以“现场会议+云端会议”形式举办,专家学者围绕湖北疫后经济重振、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建言献策。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参加会议并作题为《以代价换重塑 用现在争未来——对湖北经济重振的建议》的演讲。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对湖北经济重振提出了明确要求。借此机会,我以《以代价换重塑 用现在争未来》为题,对湖北经济重振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湖北近些年发展势头强劲,GDP增速一直处于全国前列,2019年GDP增速达7.5%,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湖北作为疫情中心更是深受其害。湖北为疫情防控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正因为如此,重振湖北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但在当前环境与形势下,湖北重振经济困难很大,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国家即将进入“十四五”发展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说,湖北经济重振是与“十四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十四五”是湖北重振经济的机遇期或“窗口期”,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使湖北“十四五”发展面对着一个十分不利的基础。湖北唯有洞悉形势、把正思路、倍加努力,才能化危为机、攻克难关、重铸辉煌。

一、清醒认识重振湖北经济所处的复杂环境,要把面临困难设想得更为严重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

湖北在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遭受的经济损失最大。就GDP增长看,一季度全国为-6.8%,而湖北为-39.2%。就恢复经济而言,湖北除了面临着与全国及各个地区诸如外部刻意围堵、疫情输入等共性风险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困难和障碍。一是作为疫情中心地区,疫情反弹的危险从理论上说会大于一般地区。而全国对湖北疫情反弹状况的关注自然也会高于一般地区。湖北绝不能成为疫情反弹的中心。因此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湖北花费的精力仍会大于一般地区,经济社会活力全面释放的进程自然也会慢于一般地区。二是作为疫情中心地区,湖北开展经济活动碰到的有形障碍会多于其它地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的难度会更大,这不仅会影响到新的经济活动的拓展,还可能影响到原已建立的经济合作关系。三是作为疫情中心地区,湖北开展经济社会活动还会面对着许多无形的障碍,各种不显形但很实在的歧视性做法会在疫情全面消除前一直存在。四是在疫情环境下,一些原有的矛盾与问题会以更为严重的状态呈现出来,从而使一般性的应对措施难以发挥成效,例如实现脱贫攻坚、推动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向城镇流动的难度会明显增强。因此,我们要把实现湖北经济重振的难度考虑的更严重一些,在一般考量和测算的水平上再强化一、二个等级;相应做好短期内可能无法恢复原有发展状态的心理准备。与此同时,要把应对困难、化解危困的举措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一、二个层次。总之,推进湖北经济重振,要抓住当前和“十四五”时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进行奋斗。

二、湖北重振经济应放宽视野、面向未来,以超常的力度和技巧抓好一些关键举措和重点工作

湖北自身重振经济条件优越。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不怕难、不服输,勇于吃苦、富有智慧,且具有越挫越勇的思想素质和绝地奋起、背水搏击的战斗精神。湖北各类资源要素丰富,经济潜能巨大。但面对严峻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重振湖北经济,不仅要有超常的工作力度,而且要有超凡的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站位、放宽视野,走出就事论事、只重当前的思维框框,确立“以代价换重塑、用现在争未来”的思想意识,借克服疫情危害之机,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重新谋划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思路,大胆摒弃不利于现代化发展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趁势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经济,以眼前牺牲和暂时落后换取未来的先行跨越与强劲发展,真正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操作上,则应坚持内外协同和和软硬并重,既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又努力争取来自各方的具有效能的支持;既注重无形要素的集聚激发,又注重有形发展条件的开拓打造。

根据上述思路和要求,应把握当前和“十四五”时期,围绕如下三个方面着力实施一些关键举措。

(一)优化软环境。湖北应抓住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手段,进一步优化经商创业和干事业的环境条件,提高市场活力和各方面的能动性。1、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改善部分湖北人“刚直有余而柔韧不足”的社会形象。塑造更加温馨的人文环境,以“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姿态待人处事、以“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情感招商引资。2、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治理模式,特别是创新城管、社管、村管模式,更好的处理优化自然环境与增强社会活力的关系,最大限度的降低创业门槛与负担,推动各城市各地区大力发展以大众参与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本质、以“拾遗补缺”、“见缝插针”为特色的各种形态的“活力经济”,包括倚角靠边的“地摊经济”、早午晚一体的“全天候经济”、产业毗连的“结合部经济”,错时发展的“多层次经济”、各类产业结合的“融经济”等,以丰富人民生活、增加经济底气、改善城市形象。3、以诚、信、公、实、便、稳为指向,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使投资经营者热心、放心、舒心、痴心地在湖北各地开展投资经营活动。营商环境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动源、水平和可持续性,当前各地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转化为营商环境状态的竞争,湖北应该走在前面。4、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励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奋勇担当。

(二)加强硬措施。在实施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等“保底线”措施和减免税费、发放适当规模的配比型消费券等应急措施的基础上,要基于远近结合推出一些重要的改革发展举措。特别是:1、在梳理“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特别要加强圈带交通通道、枢纽性控制性水利工程,重要生态环保工程以及通用机场等的建设。2、“老基建”出形象、“新基建”出品位,而新老基建一体则决定发展的快慢。要突出重点,大力推动“新基建”,尽快形成领先优势;并以此为抓手和支撑,强化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与网络化、智能化体系建设,抢占制高点;同时依托“城市大脑”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化管理运行体系。3、建立运作机制,强化“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或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攻坚,依托关键核心技术,以省里正在推进的“芯屏端网”为牵引,重点布局和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4、坚持“特”、“融”发展路径,以重点村镇为主体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和功能融合,做优做强县域经济。目前湖北很多县的经济发展仍然不够强壮,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很大。5、在深化土地“三权分置”、城市户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等重要改革的基础上,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优化配置,全面激活城乡融合发展的能量,并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家庭农场、产业共同体和规模化综合经营项目。6、在甄别梳理的基础上,优化提升城市各类功能区的发展质量,增强对创新资源和要素的吸引力,强化先行先试的探索功能,努力打造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示范基地。7、结合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着眼于补短板、堵漏洞,抓紧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8、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地区巩固既有成果、实现富裕发展。9、推动全域联动与立体呈现、优化服务方式与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湖北山水人文景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争取强支持。湖北为全国做出了特殊贡献,全国也正倾力支持湖北实现经济重振。中央已研究确定了支持湖北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应该很快就会下达实施。湖北应把握好这个机遇。在当前,争取包括较大幅度减免税费、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等财物方面的支持是必要的,但更应把重点放到争取那些能够推动湖北实现长远发展和持续获利的战略性、机制性举措上来。即要重“小恩小惠”,但更要重“大吉大利”。包括:1、争取国家基于优化区域格局、建设智慧城市、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等,在湖北布局一批新老基建工程和科技创新基地。2、争取国家支持在湖北打造包括国家级新区、“两航”(航空航运)综合试验区(在武汉设立很合适)在内的一批重大战略功能平台。3、争取国家支持湖北开展重要农产品和生态资源区际利益补偿或平衡机制的改革试验。4、争取国家推动有关部门、央企和部分发达省市对湖北欠发达地区以适当形式进行对口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