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7日,“2021凤凰网风财讯超级财经周论坛”在上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 。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以视频方式作了《共同富裕下企业角色的蜕变》的主旨发言。现将发言全文刊发如下。)
很高兴能够受邀参加超级财经周论坛活动并做演讲。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共同富裕下的企业角色蜕变”。讲这个题目是主办方的建议,但老实说我不太愿意用“蜕变”这个词。尽管这个词原来偏贬义,现在则多用于褒义,指朝着美好方面变化或者变化是美好的,但它很容易使人误解为这种变化所表现的内容是原来所不具备的,或者说是新添加上去的。我以为今天企业围绕共同富裕所要从事的事项应当是企业角色本有的内涵,只不过是今天要更加重视,并加以完善和优化而已。
先谈谈共同富裕问题。推动共同富裕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但其实实现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共同期盼。古贤人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出了建立“大同世界”的设想。而所谓“大同”,就是整个世界亲如家人、和睦相处,且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只有在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成立后,追求共同富裕才成为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低水平发展上的平均主义不是共同富裕。通过7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脱贫攻坚,我们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这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确立了在2035年要使“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当前,国家正在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要,许多政策举措也着手向推进共同富裕的方向调整完善。
接下来再谈谈企业。企业是什么?企业是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是市场的主体或市场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因而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企业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有效动员并整合生产资源要素,不断拓展投资机会与发展空间;灵敏衔接市场需求和供给,持续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满足与提升,如此作为就带来了不断创新的科技成果、源源增长的国家税收,丰富多彩的产品与服务,日益扩大的社会就业,也有了基础设施的不断拓展,公共事业的持续改善等等。归结起来就是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毫无疑问,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企业发展好了,经济就繁荣、国家就兴旺,而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和保障。
下面要谈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下企业的职责与作用了。企业的上述特点表明,企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应该把推动共同富裕的理念融合到自己追求利润的核心目标要求之中,有意识、有力度地围绕推动共同富裕做一些直接的贡献。换言之,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企业的思想认识要更理性一些、行动上要更自觉一些、措施上也要更直接或实在一些。在这个意义上,把它理解为是企业角色的一种蜕变,似乎也未尝不可。
何为在思想认识上要更理性一些?主要是要辩证认识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辩证认识企业的根本隶属关系。直接地看,企业是所有者的;但从根本上看,企业更是社会的。企业只有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才能长久不衰。而所谓融入、服务社会,核心就是为民着想、施善于民。占领市场的本质是赢得人心,而扩大市场的内涵则是服务于更多的人民。没有一个我行我素、极端自私的企业是可以长久生存的,因为这样的企业必然会做出损害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施惠于更多的人民、给人民施更多的实惠才是企业绿树常青的奥秘。
第二,辩证看待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是否长治久安、长期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小环境,更决定于社会的大环境。贫富分化必然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任其下去,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自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推进共同富裕,不仅是为了解决贫困人群加快发展问题,也是为了保障已经富裕起来的人群及其作为重要支撑载体的企业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共同富裕不能杀富济贫,但贫富分化必然导致杀富济贫。
第三,辩证认识企业主的作用。企业主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的主心骨、领路人,其能力、智慧、眼光等,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状况乃至前途命运。其功劳之显、之伟是企业一般职工难以相比的,绝不可以轻视企业主的作用,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之下,为什么有的企业垮掉了,有的企业反而发达了。但又不可以无限放大企业主的作用,企业主也不能把企业发展的成就过多地归功于自己。企业是一个集合体,没有一批优秀的员工,就不会有企业创造性地发展;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引导,也不会有企业长久地发展,在中国政策环境对企业的兴衰存亡是有决定性作用的,不仅如此,国家给予的地位、荣誉都是助推企业发展的良好条件,是企业拓展市场的金字招牌和无形利好,这样的企业所取得的实际优惠会比一般企业多得多,在市场运行中也会比一般企业顺利得多。企业和企业主们对此应有充分地认识,否则我们也无法理解,同一个人为何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下带给企业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后果。
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各类企业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行动就会更自觉一些,不会犹犹豫豫,不会抠抠搜搜,也不会言长手短、华而不实。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措施要更直接或实在一点是什么意思呢?最基本的无疑是合法诚信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实实在在地办好自己的企业。共同富裕的根本源泉是生产力发展,而企业发展的过程,既是为推动共同富裕构建物质基础的过程,也是直接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但企业发展的前提是要遵纪守法、诚实信用。要善待员工和客户,不搞坑蒙欺诈;要照章纳税,严格履行法定的社会责任。我曾经讲过企业发展要恪守“六忌”:一忌违法取利,二忌践踏爱国主义这条红线,三忌长期搞家族制,四忌肆意扩张,五忌与国家政策导向背道而驰,六忌妄自尊大。在这样的规制和原则之下,企业越能干越好,也会越干越好。
事实上,在当前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我们讲企业的重要性,其实也是讲企业主、企业家的重要性,前面已谈到了这种重要性,可以说企业家智则企业雄。但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育过程的不完善、在很长一个时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在内的社会道德教育比较薄弱等,现实生活中真正依靠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运行的企业并不多,一些规模庞大,甚至业务活动已遍及全球的所谓“国际公司”,其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仍然是小作坊式的;许多企业主并非是具有市场经济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特质和家国情怀的真正的企业家,其素质与土豪或暴发户没有太大的差别。在一般情况下。私性越强的企业私欲也越重,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情怀也相对较弱。虽然也有例外,但基本的逻辑应是如此。应该说,这种状况是不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通过法律强制、制度约束、教育引领、典型示范推动绝大部分企业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转型,推动绝大部分企业主成为守法经营,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情怀的企业家。
在守法经营、办好企业的基础上,各类企业应尽自己所能,多为社会做些慈善事务,多给贫困人群提供实在的扶助,多协助国家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和公共服务。若如此,就会立德于民、名标青史。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企业市场发展前景会越拓越广,赚钱会越来越多,发展也会永续长久。这是辩证法,也是精明的营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