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孙元元副教授、2019级研究生杨壮在CSSCI检索期刊《经济问题探索》2021年第10期发表论文《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摘要
该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设立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1)设立国家级新区能显著促进地区GDP增长,而且GDP增长主要源于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人均GDP的增加,即国家级新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发展质量的提升;(2)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会产生人口虹吸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但并不能产生创新驱动效应,这刚好对应于研究结论;(3)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基础、布局模式、空间尺度以及行政治理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国家级新区建设成效。
主要结论
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国家级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一直备受关注。该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并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接着,识别出国家级新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机制;最后,该文还从经济发展基础、布局类型、空间尺度、行政治理结构等角度出发,探讨影响国家级新区发挥作用的具体渠道。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和框架,主要结论有:(1)设立国家级新区能显著促进地区GDP增长,而且GDP增长主要源于地区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人均GDP的提升,即国家级新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发展质量的提升。(2)在通过平行趋势检验的基础上,本文还实施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包括:PSM-DID回归、排除其他区域性政策的干扰、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影响、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回归、去除直辖市样本、去除新建城区的两个样本(兰州新区和雄安新区),合并双城设区的数据而后再回归等。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基准回归模型的结论依然成立。(3)对影响机制的研究发现,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会产生人口虹吸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但并不能产生创新驱动效应,这刚好对应于上述研究结论。(4)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的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双城设区”的布局规划模式更有利发挥国家级新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空间尺度较大的国家级新区能承载更多的人口流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管委会”模式的国家级新区政策效果更加显著。
该文的结论意味着,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可以通过人口规模扩张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是,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并不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考虑到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战略定位更高、承担战略任务更重的国家级新区,理应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未来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推动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首先,赋予国家级新区更大程度的改革自主权,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可以更大幅度的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其次,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国家级新区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和引进先进制造业企业以及产业链龙头企业;最后,对给予国家级新区的相关优惠政策构建差异化的动态调整机制,以此为手段及时干预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方向,有效推动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