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七次专题研讨会于8月26日在北京召开,围绕“中美贸易战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本文系著名经济学家、誉院长范恒山应邀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在比较公开的场合我讲过两次,一次是今年3月23日在中国电力协会年会上做经济形势报告时简要的谈了一些看法,那个时候美国刚刚提出来要打“贸易战”,还没有正式开始打,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我的观点是不要怕、不能怕,更不能轻视,要沉着应对。第二次是7月12日在参加中国政策专家委员会形势分析会的时候让我发言,我谈了一些看法,核心意思是我们不主动出击,但应有力还击,不要过于担心,重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重在挖掘内需,依靠内需我们也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复述了。但下面的看法也会包含当时谈到的一些观点,关于中美贸易摩擦或者中美贸易战,我有这么十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美国今天挑起的贸易战只是中美战略对抗的一种形式,是美国遏制或围堵中国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贸易战的背后是中美的战略对抗。事实表明,贸易战不是今天打起来的,今后也还会打下去。贸易战也并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唯一形式。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采取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军事方面的,包括派侦察机侵入我国领空、在海南上空撞我们的飞机、用导弹轰炸我国驻外使馆等;有意识形态的,利用一批人歪曲事实、造谣惑众,搞“颜色革命”;也有其他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几乎一直就没有断过,动不动就跟我们发起这个调查那个调查,或者跟我们这个产品那个产品征收高关税。关于贸易逆差的问题也时常给我们发难,大家还记得为贸易逆差的问题我们领导人去美国做过说明吗?只不过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比较正式,规模比较大、火力也比较猛。美国对中国各种形式的围堵不是今天发生的,也不会随着这次贸易战的结束而截止,因为根子在于中美的战略对抗,而美国始终围堵中国的原因在于,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中国是迅猛发展中的新兴大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的大国。如果像梅新育同志所说的那样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持久战的话,我则认为中美间各种形式的战斗是持久的,准确的说美国采取各种形式围堵中国这种战斗是持久的,贸易战会打但不一定是连贯的打。打不打不取决于我们的意志。有人说这次美国对我们发起的贸易战是因为我们太高调,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文件、播出了《厉害了我的国》、还要走进世界舞台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如此等等惹了人家,这是不对的,怎么把握好我们自己的确是需要研究的,但把握好了我们自己并不能避免美国对中国的各种形式的围堵,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你是社会主义国家、你是快速发展中的大国。
第二,我们不想打,但是我们也不能怕打;我们不主动出击,但是一旦打起来了就要有力还击。
实践已充分证明,对美国不能服软,服软没有出路。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和经济强国,这种位势决定了他会欺软怕硬。中国的特殊情势也决定了我们不能服软,硬可能见到光明,硬可能找到出路,但服软一定会没有前途和出路。这应该是我们要把握的一个战略考量。打贸易战我们并非无牌可出,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应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坚信天塌不下来,并努力打好,在根本问题上坚守底线。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区域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美经济贸易关系更是联系紧密,可谓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贸易战对双方都会形成不利影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灭敌一千,自损八百”。比如在贸易战中,美国大豆产地价格大幅下跌,为近十年来最低,美国政府不得不给予补贴。打芯片战也是如此,会对美国芯片企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贸易战表面看是双方阵营的直接对抗,细看则是一种混打,美对中国高征关税的许多产品实际上是美国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的。美国人应该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贸易战是否无休止的一直打下去并且愈演愈烈?美国也会做权衡,不会像一个疯子那样随便乱撞,现在边打边谈就体现了这种权衡,而一些谈判是美国要求进行的。到今天,中美已进行了四轮谈判,并且对未来继续谈判都持开放态度,都留了空间。中美贸易战是否打到贸易额归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估计。
第四,极而言之,即便是打到中美贸易额归零,中国也不是无路可走。
过去有些年份,我们对外依存度很高,如199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80%,但这些年大幅下降,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降低,2013、2015、2016年都是负增长,但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较高水平,2011年至2017年平均增长超过7.6%。这一点也说明,外部环境的恶化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只要我们把内部的事情办好,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不成问题。在不少外部环境严峻的时刻,我们都顺利的走过来了,这就是有力的证明。顺便要说的就是,今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开放程度的提升,我们与外部市场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但是否对外依赖程度会更高,这还值得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观察,我认为这两者间是能找到平衡点的。
第五,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们既要有定力,又要讲技巧。
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为1552亿美元(美方统计是1298.9亿美元),而美国自中国进口4300亿(美方统计是5054.7亿美元),在整体数量不对等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有合适的对战策略。中国难以按照受让型的办法来应对美国的贸易战,需要打数量,更需要打质量。
第六,从现实情况看,美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我国今年1到7月份的数据表明,不光是进出口,还有我们实际使用的外资、对外投资、对外合作的状况都比较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当然也有一些影响,特别是外贸顺差有所收窄,7月份收窄的幅度比较大,这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但从整体上说,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前还是有限的。至于说贸易战下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中国经济濒临危机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在微信圈里,这种观点有一定市场,所以有些人呼吁中国要服软,要跟着美国走。美国经济从去年起的确有所恢复,今年增长势头更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国的经济不行了。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6.8%,这个速度并不低。并且一些关键的指标如就业、人民收入、财政税收等都是增长的,物价增幅比较平稳,社会总体也很安定,说明我们总体形势是好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存在问题,对问题我们要正视和重视。最近看到环球时报登载的美国人写的文章,谈到了关于中国经济的三种错判,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要看到,我们这个增长速度是在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转变发展方式的环境下实现的,是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这么一个要求下实现的,应该说是可观的。如果像前些年一样放开金融和房地产,放开各种产能,搞到7%―8%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一边搞转型和改革,一边促经济发展,在这么一个状态下还能达到6.8%,应该说中国的经济差不到哪儿去。存在着一些微观问题和整个大盘要出问题,是两码事。
第七,我们最大的潜力来自我们内部,我们真正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把着力点放到挖掘内需潜力上,这不仅是应对国际贸易战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需要。恰恰在这方面我们下的功夫还不够,怎么解决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问题,怎么加快弥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差距,怎么推动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我们研究的不够,措施跟进也不够。说到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仍然是一个总量大、人均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行为方式,包括宣传的模式都应符合中国的实际。外国有个统计说,近些年中国对外的援助已经超过美国,它提供的数据我没有核对,不知是否真实,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与我国国情是不相符的。
第八,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不能因为美国跟我们打贸易战而中断或退缩。
但从贸易战中我们应得到启示,即便是拓展外需,并非只有扩大对美贸易一条路。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可以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外部市场,特别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创造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经贸活动。这样拓展的外需才是有质量的,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第九,我们不怕打贸易战,但要谨防美国借贸易战打组合拳。
这一点我早前就谈到过。我们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更严峻一些、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不能就事论事。目前已经有一些迹象,如果美国把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连起来,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对此要有深入的思考、周密的准备,真正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做到严密无缝。
第十,通过贸易战我们对一些问题要认真加以反思,通过反思警醒我们提高思想理念、优化发展思路和路径。
比如我们实行最大 限度的对外开放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全部依赖外部市场。应该把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与依靠自力更生解决关键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一味依靠外部市场,一味崇尚“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要吃亏的。通过我们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攻克难关,曾使我们在一些重大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十年来,我们却有所弱化了,导致了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别人一卡脖子我们就出问题,这个教训我们应该认真吸取。
这就是我关于贸易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