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张司飞副研究员及其硕士生王生玺撰写的论文《遵循双创规律 发展众创空间》,发表在2015年12月8日《光明日报》(理论版),全文如下。
众创空间是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众创空间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成熟的众创空间平台又会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繁荣。建设众创空间,必须遵循创新创业如下的基本规律。
众创空间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共荣。众创空间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聚合器。创业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有的创业者拥有新技术,但缺乏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能力,难以实现技术转化;有的新技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中,需要有能力的创业者帮助其转化。我国传统的转化模式通常是政府给定科学研究方向,当技术发明出现后,政府再指定转化路线并组织人力物力实施,效率不高,又抑制了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众创空间具有高度的市场灵敏性和组织结构的高效性,能大量聚集创新创业资源,有效推动创新转化和创业实施。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社会力量为主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一方面,众创空间的服务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必须遵循创新创业的基本规律。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其投入产出比是难以估算的,成功概率常常是偏低的,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创新主体参与从而保证创新的产出;而创新会在哪个产业或技术路线取得成功,政府也是难以估算的。在创业方面,由于我们推行的是大众创业,是市场导向,这就会使创业者专注于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用户体验。众创空间作为更接近于市场的组织形式,具有先天的敏锐优势,更利于创新创业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众创空间的发展需要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作为基础,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完善股权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创新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建设众创空间要因地制宜。中国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产业特色各异。目前,创业资金的获取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从全国层面看,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亟须拓展。东部发达地区风投较为成熟,民间资本活跃,社会资金量巨大,因此,这些地区建设众创空间的重点除了使现有资金筹措渠道更加多元化,要更多关注众创空间服务体系的建立。欠发达地区则需首先挖掘社会资金的潜力,提升创业资金的获取程度。另外,由于各地区资源条件各异、产业特色不同,众创空间在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时,可与当地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相结合,从而有助于众创空间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进而构建地区创新体系。
建设众创空间需要导入敢于创新、无惧失败的创业文化。敢于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方面要求我国在市场中通过多种举措大力鼓励创新活动、导入企业家精神,在教育和培训中培养创新精神,让创业者拥有自豪感;另一方面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体系的主体,从各种规章制度上降低创业成本,从政策上对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予以支持。无惧失败,一方面要求全社会对创业创新失败秉持科学和理性的认知,逐步形成宽容的创业氛围;另一方面,整合市场资源,设立相关政策,为创业者保驾护航,对失败者给予指导和帮助。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创新产出国,其大学生自主创业率高达20%―23%。为什么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较为普遍?适宜的校内外政策环境营造了美国良好的创业环境,有良好的创业文化。
众创空间亟须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创新的主流模式,众创空间是整合创新与创业的服务平台,这就要求创新资源最大开放并获得高效整合。但目前为止,我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尚不能满足众创空间发展的需求。首先,对科技工作者而言,众多科技资源,例如专利信息资源、科技报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研基础设施等虽然需求巨大,但是难以获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很多急需的科技资源开放程度较低。其次,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是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的重要制度安排。虽然科技部自2012年开始推进我国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逐步构建了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但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知晓和使用。此外,政产学研合作需不断加强。
众创空间需要储备大量创新创业人才。创新者和创业者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拥有丰富的经验。以有价值的创新项目和合格的创业者为大众基础,既是对创业者的保护,也能为投资人降低风险,更是众创空间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因此,在政府层面,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投入,引导人才和资金流围绕众创空间有效集聚,鼓励多元化人才进入创新创业领域;在社会层面,组织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培育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支持优秀企业家、投资人、创业导师等开展系统培训;在高校层面,切实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研究人员和教师广泛参与政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强化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完善创业休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