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 网站首页
杨刚强副教授受邀接受《南方航空GATEWAY》采访时间:2017-06-07  点击数:

由我院杨刚强副教授、张建清教授主编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蓝皮书: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报告(2016)》发布后,受到多方关注与重视,2017年5月,杨刚强副教授受邀就长江中游城市群主题接受了《南方航空GATEWAY》记者采访,采访内容刊发在该杂志2017年6月第283期。

杨刚强副教授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抱团发展”、“与其他城市群的比较优势与不足”、“中心城市带动外围城镇”、“产城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1)长江中游各城市间将紧紧围绕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这五个“五个协同发展”开展深入合作。一方面,在市场机制条件下,要发挥各地资源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实现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集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推进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格局。(2)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渊源,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在中西部地区具有独特资源环境优势,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还不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不靠海、不沿边,在开放等方面总体来讲不具有明显优势。(3)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城市结构不太合理,大城市数量偏少,中小城市较多,城市建设成本较大,城市规模效应不强。当前,应重点推进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中小城市应明确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大力提升创新驱动力,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进特色中小城市发展,提升自身发水水平和承载能力。并紧紧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两横三纵”等发展轴线和毗邻城市组团,主动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对接等,推动区域合作,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格局。(4)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因此,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应依据城市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杨刚强副教授提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五个协同发展,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探索建立的协调新机制、合作新模式、发展新格局等值得我国其他城市群发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