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 网站首页
范恒山:谨防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势头发生逆转时间:2019-10-08  点击数:

(2019年9月26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三次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我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作《谨防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势头发生逆转》的主题演讲。现将演讲刊发如后。)

区域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我们看到,区域战略与政策的地位日益提升,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由中央层面直接决策出台的战略与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力度罕见。但是我们也看到,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复杂,在复杂多变的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并不稳固,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形势极易发生逆转。一些专家的分析表明,2015年以后地区差距又有所扩大。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从当前情况看,区域协调发展主要面临着三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城乡发展的落差有可能加大。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实质性地不断加快,而且有着实在的支持和支撑,一方面政策与资源要素继续向城市倾斜;另一方面城市处于发展高地又使它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城市建设的标准越来越高,但农村发展条件仍然薄弱,虽然也提出了乡村振兴规划,但实质性的支撑条件并不坚实,且目前实施的农村基本制度与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并不衔接,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很难支撑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此外,支撑农村发展的资源要素无法对接市场机制,处于弱势位置的农村的资源要素大量流出。

第二个挑战,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落差有可能加大。除了已有基础的差别外,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有一系列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做支撑。一是重大战略接连出台以及新设置的功能平台的有力推动。二是由此带来的先行先试的机会与红利直接和间接的支撑着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三是发达地区居于发展高位,其与战略叠加带来的红利一道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和集聚效应。欠发达地区没有优越的位势、缺乏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又受到了发达地区虹吸效应的影响,加快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第三个挑战,传统经济优势地区与现代经济领先地区的落差有可能加大。传统经济优势地区主要是两类,一类是资源富集地区,另一类是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地区。一般的说这些地区产业结构总体较为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包袱重,转型难度较大,现代经济成长缓慢,产品市场狭小。相反,现代经济发展领先的地区,不仅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而且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与高端需求,故其产品市场广阔、产业拓展能力强大,发展前景可观。而在今天,这样两类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当然,也要看到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备一些有利条件。概括的说也有三个方面。

第一,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土地等资源相对丰富,生态负担较小,综合成本较低,市场发展潜力较大,这些因素既为自身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优势资本和先进产业进入提供了条件,这有利于加快发展进程、缩小发展差距。

第二,在市场一体化不断加强、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环境下,落后地区可以有效借力超越传统基础特别是产业基础,在新经济、新动能培育构造中摆脱落后状态、占领制高点。也就是说一些落后地区能够跨越传统产业体系基础,在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发展中与发达地区比肩并跑,甚至超前领跑。

第三,区域开放合作和一体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的交叉互补,有利于各地区协调联动,而协调联动不仅能够促进地区合理分工、一定程度上克服先进地区的虹吸效应,还能将先进地区的思想理念、管理方式、先进技术、优势人力资源,以及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等通过适当形式输送到本区域相对落后地区,从而加快提升这些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当前的一个好的态势是,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各地已由原来比较被动的做法转变为今天比较自觉的行为,一些地区还迈向了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要充分认识挑战、科学把握机遇,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做好工作。

第一,在分区域指导的基础上强化分类型指导。当前的分类指导主要还是针对四大区域板块。但现实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四大区域板块的空间结构还是偏大,仅西部地区就占到整个国土面积的70%以上;另一方面四大区域板块也出现了分化,同一个区域板块的有关地区面临的情况并不一样。针对这种变化,在总体上要继续坚持对四大区域板块进行分类指导,同时也要打破四大区域板块的限制,对属于不同区域板块但目前基本特点相同、面临问题相同的地区采取同类型的政策指导,把分区域指导与分类型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对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有针对性地强化对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战略支撑和指导。中西部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更需要国家区域战略支撑与推动。在新一轮的国家区域战略体系中,这一部分应当加大分量。或者说,区域战略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并且要有实实在在的支撑政策。

第三,要创造条件推动落后地区采取适当路径实现超越发展。过去一些年的实践证明,只要路径适当,落后地区是可以实现超越发展的。贵州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其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和推动落后地区通过各种适宜路径构建加快发展的经济体系和产业基础,抓住有利机会和条件,实现跨越发展、后来居上。

第四,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强化城市对乡村的支持带动作用。就我国来说,区域问题的重点在农村,或者说矛盾主要集中在乡村,但解决乡村问题的主要动能在城市。对这一点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农村的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靠农村自己是富不起来的,更是实现不了现代化的。农村的现代化要靠农村,但更要靠城市。但要使城市动能进入农村,需要推动城乡体制一并改革。在农村,一要解决资源要素与城市的资源要素平等交换的问题,也就是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城乡平等交换的机制,把农村资源要素全面纳入市场化轨道。二要推行“三权分置”改革,为实施农村规模经济创造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也就为城市优势主体和先进生产方式及现代科技手段进入农村打下了基础,而这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保障条件。三要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特别是打破农民与市民的身份界限,赋予农民在就业、创业、居住、流动等方面与城市人群完全平等的权利。

第五,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打破思想和体制障碍,全方位推进区域合作,并创造条件推动关键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集聚和优化配置,协同推进生产力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加快缩小地区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