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 网站首页
黄永明教授等就“奋力开创中部崛起新局面”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采访时间:2019-06-21  点击数:

中国社会科学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网、国家级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网、特大型国内外综合信息网。我院黄永明教授等日前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采访,就“奋力开创中部崛起新局面”问题作了阐述,现刊发如下(本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关注”栏目)。

中部地区是支撑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如何加快中部崛起步伐,开创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中部六省,访农户、看企业、进高校,深入了解中部发展的点点滴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嘱托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作出重大部署。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中部地区将在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和新一轮全方位开放中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崛起取得的伟大成就、中部地区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议题,记者采访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李琳、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教授黄永明、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尊文以及郑州大学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合林。

中国社会科学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了中部崛起的重要意义,并高度评价了中部地区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发展取得了那些成就?对推动国家整体发展具有哪些意义?

李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部六省协同努力下,中部地区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8年中部六省以占全国约10.7%的土地,吸纳了26.6%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国21.4%的GDP。二是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在巩固提升中部地区原有 “三基地、一枢纽”(即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定位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新战略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从“三基地、一枢纽”到“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的转变凸显了中部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巨龙”之“龙腰”的特殊地位和巨大支撑作用,也彰显了中部地区在新形势下新的使命和担当。三是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2006年至2018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从36.5%提升至56.4%,提升了20个百分点,初步探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中部城镇化之路。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6年的9911元、3301元提升至2018年的33712元和13851元,分别提高了2.4倍和3.2倍。而且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增长速度超过了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城乡一体化迈出了可喜步伐。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部地区以两型社会综合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长江黄河水环境治理为抓手,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中部地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路径,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新路。

麻智辉:从2009年国务院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2015年)》,到2018年的10年时间,中部六省GDP总量增长了1.7倍,占全国GDP比例达到20%以上。2018年全国各省区GDP增速排名中,中部六省有四个进入了前十,中部地区的工业增速在全国仍保持较高水平。从消费增速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前十中,除山西外,中部其余五省全部入围。

黄永明: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分别为7.8%、10.4%和10%,居于“四大板块”首位。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中部六省经济总量中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12.1:46.9:41调整为2017年的8.95:45.30和45.75。三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得到夯实。2018年中部六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迅猛其中湖南省、安徽省均超过16%,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成为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四是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中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4%。五是中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升。中部地区平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和2017年分别为15263.9、21833.6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缩小,尤其是收入增长幅度达4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六是美丽中部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各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思维,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18年中部地区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39.69%。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在我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发展取得的上述成就,对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贡献了中部力量。具体而言,一是以中部地区相对强劲的发展态势支撑了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部元素;三是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的地位日益巩固,为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合林: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的新战略定位进一步巩固,功能作用进一步提升。首先,中部地区形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2017年中部六省规模以上工业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22.66%。其次,中部地区形成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历年城乡收入差距都小于东、西部地区。再次,中部地区形成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的40%,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中部地区形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最后,中部地区形成全国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随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的网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不临边、不沿海的郑州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乘势而起,一跃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使中原城市群与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沿海经济区等有机衔接,进而促进全国经济快速融合发展。

中部地区的优势体现在区位优势、后发优势以及要素禀赋优势。这些优势的充分发挥将极大地释放发展及其示范带动作用。在协调区域经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进程中,中部地区发挥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桥梁纽带作用。中部地区的发展会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进而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并对中部崛起提出八点要求。这八点要求对中部发展再上新台阶有重要指导意义。您认为这些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点要求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发展路径与新的历史担当。八点要求既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在中部崛起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和“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的重要路径。

黄永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八点要求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八点要求为未来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提供了方针和指南。它指明了未来一段时期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战略定位:即遵循绿色发展的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水平、完善民生工作为基石,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为重点,将中部地区打造成为新兴产业的布局地和转移地,进一步巩固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此次八点意见的提出也是结合国际国内新形势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有关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秦尊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对中部地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战略定位的延续与升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引;中部地区目前拥有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未来需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中部地区人力资源丰富且紧邻东部地区,为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从“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绿色发展被给予厚望。未来需要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设美丽中部。

张合林:一是鼓励中部地区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这也是中部崛起的关键所在。二是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新战略定位功能作用,打造中部地区增长极和创新极,促进全国区域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部地区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麻智辉: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劳动力成本较低,产业基础较好,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部地区要抓住发展时机,立足现有合作基础,加强体制机制对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引导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使之发挥最大效益。要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要强化产业协作,鼓励支持各省优势企业、优质资本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共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黄永明:第一,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力度和质量。中部地区的经济外向程度与东部地区还有较大差异,金融、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开放程度远低于东部地区。提高对外开放力度,使中部更多产业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来,可为中部发展注入新动力。第二,进一步强化协调机制。应借鉴有关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协调机制,推进相关体制创新,保障高质量制度供给。第三,加快各类功能平台建设。围绕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着眼于一体联动和集聚创新,建立各种功能平台,为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提供有效载体与路径。深度融合、运管一体的各类功能平台能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条件,为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产业和体制机制奠定基础。

李琳:一要以智能制造为先导,推动中部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抓手,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样本”。二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引领,以将中部地区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为重点,围绕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实现“多链融合”,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要以进一步全方位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契机,补齐开放经济短板,优化开放平台布局,整合开放平台功能,通过鼓励中部地区优势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企业“走出去”,将具有“补链”“强链”功能的跨国公司“引进来”,增强中部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中部地区经济开放度。四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激活市场活力,提升软实力,充分放大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融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与新兴产业梯级转移,且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本地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

张合林:首先,中部地区要创新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高校人才输出质量,利用“落户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其次,中部地区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再次,中部地区要加强同东部沿海和国际上相关地区的对接,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吸引、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最后,中部地区要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中部地区特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此外,中部地区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缩减城乡差距,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丁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