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在浙江丽水举办2019年年会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会。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做《新时代绿色发展的使命与品质》的主旨演讲,现将演讲全文刊发如后。)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趋强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陆续提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进入新时代,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绿色发展一旦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就有了丰富的内涵、特殊的本质和明确的要求。认识和把握它们,绿色发展就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能量和空间,经济社会发展也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结合历史发展进程、基于规律演进逻辑要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能够揭示出新时代绿色发展应该具有的使命与品质。
一、绿色发展是一种高度
发展的路径多种多样,但唯有绿色发展才真正达到了一种高度。其一,绿色发展支撑人类永续发展。各类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再充足的资源对人类发展来说也都是有限的,而绿色发展带来的资源节约利用和循环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支撑人类繁衍生存的物质条件问题,从而使人类的永续发展成为可能。其二,绿色发展是一种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强调亲近自然、远离污染,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前提、以低碳清洁为基础、以协调美好为指向,体现的是人和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相互支撑、紧密依存、日趋和悦的过程,是山、水、林、田、湖、草相生相谐,并与我国现代化进程相辅相成的一种发展,这样的发展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也必然是高质量的发展。其三,绿色发展还体现着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集中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与“靠山吃山、傍水吃水”的开发理念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理念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经历沉重的实践代价后形成的思想升华。
二、绿色发展是一条基线
过去的实践深刻证明,依靠资源要素硬性驱动,也就是以大量耗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推动发展,可以求得一时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生产生活某些方面的满足,但结果必然是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与人类生存的日益严重的危机。因此,体现可持续发展本质特征的绿色发展就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核心要求,也就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基线。这意味着,必须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前提,把绿色生态作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城市改造、乡村振兴和环境优化等一切工作的基本守则和硬性约束;这意味着,无论发展基础怎样、发展任务多么繁重,都不能无视和破坏这条基线,推进发展的工作路径必须体现这一要求;这也意味着,绿色生态是市场准入的硬性标准,对外招商引资要守住这个门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也要把握这个关卡。而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家和地区层面都要研究形成高标准的绿色发展指标约束与衡量体系。
三、绿色发展是一种品态
绿色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更不仅仅是种花草、挖沟湖、造公园、兴湿地。绿色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的品态,它体现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嵌刻在经济社会运行的各种元素、各个程序之中。它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与客观呈现,意味着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交融,意味着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高度发达,也意味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的康宁顺达和山川大地的秀美壮丽。当然,它也必然带给人们健康长寿。假山假水、盆景式的园林、各种包装的绿色草坪,即便是做得再好,也不能等同于绿色发展,至多算是绿色发展中的一个点缀。推动和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走生产提升、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须努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须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地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
四、绿色发展是一场革命
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一种精细、和谐的发展方式,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粗放、侵害型的发展方式。因此,实现绿色发展,需要从思想观念到行为方式进行一场系统的、深刻的革命。换言之,应当从思想认识提升到政策法规设立、体制机制建设等全面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强有力的约束。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发展对人类、对国家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大局和长远意识,谨防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放松对资源节约、环境改造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如此同时,优化体制机制,建立促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管控体系,形成保障绿色发展的干部任用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政策支持,形成支持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产业、区域等政策举措;健全考核机制,形成准确评价绿色发展进程的科学指标体系。
五、绿色发展是一种本领
绿色发展涉及到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对现有生态环境实施有效的保护,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和最基本的任务;二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绿色发展的本质内容和根本要求。要做到这两个方面,都相当不易,需要勇气和魄力、需要技术与手段,还需要智慧和技巧。
就前一个方面来说,根本的是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保护是硬要求,但保护不是被动的,也不是无所作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不能机械地理解“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生存发展是硬约束,所以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有机协调。怎样使绿水青山产生持续不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面对着这个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路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相互借鉴。但这方面的实践潜力仍然巨大。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发展“融”经济、打造“混”产业。即依托美丽的自然山水,把康养、旅游、医疗、文化、创意和房地产等产业融合起来,实现创新发展;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深度开发生态产品价值,以自然生态链为基础,打造价值链和产业链。
就后一个方面说,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清洁能源型产业等绿色经济;形成简约适度、生态自然、干净健康的绿色生活状态,而这些涉及到观念转变、体制创新、技术革命等,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意味着,实现绿色发展是一种重要的、高超的本领,对政府的领导管理能力、企业的开发创造能力、投资经营者的开拓运作能力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各方面乃至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大家都成为绿色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为着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共同追求献计出策、竭尽所能。
六、绿色发展是一种创造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的新使命,体现的是发展的新模式、新内容、新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比如,如何基于区际关系建立起利益平衡机制,包括建立流域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粮食棉花等基本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补偿机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生产资料输出地与输入地间利益补偿机制等,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有建立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在这些方面,虽然已有一些探索,但总体上说还是初步的和局部性质的,离形成系统性的制度框架和操作思路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下大气力进行探索试验。2018年11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意见》,对形成包括建立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提出了要求,这为我们深入探索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有力支撑。这有利于处理好服从国家空间布局要求和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关系,使各个地区在遵守全国一盘旗布局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再比如,生态良好地区往往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是贫困地区,如何利用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市场一体化加快发展和现代共享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有利条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适宜载体发展无污染、低耗能的现代产业和新型经济,也需要深入的探索、积极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