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副院长王磊教授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撰写相关咨询报告,并经学校评定通过,直报相关部门。现将报告部分内容摘编如下。
近期,我省和武汉市新冠感染病例治愈出院人数均增长较快。2月21日,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治愈出院人数分别达到1767人和992人,较一周之前实现了大幅增长。一方面源于床位数增加,应收尽收得到落实,另一方面也表明主动积极的防治措施开始产生效果。在感到鼓舞的同时,也要警惕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治愈率的现象。具体来说,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谨防住院时间和康复隔离时间的刚性化,忽视病人的实际状况。目前标准是确诊患者经住院10天治疗,达到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CT影像有一定改善和呼吸道症状有所好转三条标准后,即可转入为期14天的康复隔离和医学观察。但部分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健康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而被迫出院,而14天的康复隔离期满后,如作为无症状感染者回家,也埋藏了疫情复发的风险。
二是谨防诊断结果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呼吸道症状好转、CT影像改善的标准较模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观判断,核酸检测准确率也受人工操作的影响。在收治人数和治愈出院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促使主观影响的指标指向有利于加快出院和解除隔离的方向。
三是谨防患者解除隔离后出现健康监测真空。在解除隔离后,如无可靠的健康信息跟踪措施,将难以观测其健康状况和潜在的传染可能。鉴于对新冠肺炎发展进程的认知非常有限,目前对核酸转阴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复发可能或传染性是缺乏了解的,可能会导致疫情出现反复。
当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人人都在期盼疫情拐点早日到来,此刻,要谨防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收治率和治愈率,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主观上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周转速率的趋向。为杜绝疫情复发,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坚决树立“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理念,在坚持治疗手段科学化、病情评估科学化的前提下,取消以出院率等指标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从根本上防止以出院率换取周转率、以出院人数替代治愈人数的竞赛化倾向。
二是要尽快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建立对确诊感染病例全过程追踪体系。非常之时,需待非常之策。要坚决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将病患前期检查、中期治疗和后期康复的相关数据,以及活动范围和密切接触者的相关信息打通,形成对疾病发展规律的深入认知,并以此对现行的治疗时间和隔离观察时间进行再评估。
三是积极引入基于人工智能的逻辑运算,对症状好转、CT影像改善进行客观判定,由不受相关指标考核的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增加IgG、IgM抗体检测项目。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征,分别拟定更为科学的结束治疗和解除隔离的具体医学标准,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是要在解除隔离后的一段时间内,对病患进行定期回访,并监测其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作为全过程追踪体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