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 网站首页
我院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交流研讨会时间:2020-06-28  点击数:

为进一步推进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持续深入开展,我院于2020年6月27日采取线下会议和线上视频同步的形式举办“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交流研讨会。项目首席专家、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朱翔教授、贺清云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郭熙保教授、张建清教授,我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副院长杨刚强副教授、陈志刚教授、张司飞副教授、孙元元副教授、范斐副教授、肖汉银副院长等相关师生代表120余人参加研讨会。人民出版社、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出席。

研讨会分学术研讨、工作研讨和项目首席专家总结讲话3个部分进行。郭熙保教授和杨刚强副教授分别主持学术研讨和工作研讨环节的交流,各子课题负责人依次围绕研究成果、研究进度、工作计划、预期目标等问题展开交流。

——我院陈志刚教授代表经济与管理学院郭熙保教授对子课题之一“区域利益补偿基础理论与实现机制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做了“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区域利益补偿”的研究报告,提出在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中,涉及的巨额财政支出成本需要在中央政府、省级政府与所在城市政府之间分担,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利益补偿机制。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在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区域利益补偿方面,“人钱”、“人地”挂钩机制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例如,引入第三方评估和信息公开公示制度,确保“人钱”挂钩政策的落实到位;除市民化因素外,综合考虑所在城市土地人口密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等因素,建立差异化的“人地”挂钩机制。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朱翔教授和贺清云教授就子课题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研究”近期研究进展进行汇报:一是完善了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阐释、更新了生态补偿研究特征分析的文献数据,完善了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进展、生态补偿影响因素及综合作用机制;二是完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并可视化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三是基于全国四大板块研究了新时期中国生态补偿空间布局;四是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研究员就子课题三“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研究进展进行说明,一是从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理论探讨、政策演进及效应评价、环境分析、国内外借鉴、机制构建和机制对策等方面拟定了下一步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二是从主产区利益补偿性质、经济性、量化标准、利益补偿后发优势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农产品主产区利益补偿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是从科学构建主产区利益补偿效应评价体系,着力推进直接补偿与简介补偿的有机结合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现政策的“激励兼容”等方面汇报了农产品主产区利益补偿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林爱文教授就子课题四“资源开发利润分成及税收分享机制研究”研究情况进行报告,子课题四现阶段对自然资源核算评估研究知识图谱进行量化分析,主要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与可视化分析等工具对资源补偿做了理论梳理,理清了国内外关于资源补偿研究的演变。此外,课题组从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存量核算、流量核算、类型核算和综合核算等方面对自然资源核算评估方法进行梳理,并提出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耦合的理论方法。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建清教授对子课题五“实施区域利益补偿机制的政策保障研究”的研究进展进行报告,一是以密西西比河和莱茵河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对国内不同方面典型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是否可以扩展新的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就不同区域技术利益补偿,科技成果资源共享等利益补偿问题进行研究。二是关于国内生态补偿案例研究,以国内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问题为例,就如何形成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完整科学的利益补偿标准进行探讨。

——我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做了“消费流动:区域间利益平衡的新途径”的研究报告,从全新视角提出了关于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的想法。王磊教授认为如果把国土空间划分为城/乡,无论是生态补偿(山水林田湖草)、粮食补偿(农业种植),还是资源补偿,空间上都不可能是“城”,更不可能是特大、超大城市,只能是以“乡”为主要载体。补偿的实质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就是第一步要认旧账,填窟窿。消费可以说是新时代条件下的第二步,就是步子大一些,节奏快一些,质量好一些,或者说我们的国情决定了两步并作一步走,至少是有叠加,但殊途同归,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城乡融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事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消费大有可为。

最后,项目首席专家、我院名誉院长范恒山教授总结讲话。范恒山教授首先肯定了各子课题组现阶段取得的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已经渐入佳境,通过这次交流进一步拓宽了课题组的研究视野,对于课题组下一步深化研究能够提供更加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其次,范恒山教授紧扣课题研究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聚焦主题。要紧紧扣住“补偿”这个问题进行,补偿的主体是什么,每一个文章,每一本书或者每一个课题报告,我们要说清楚补偿的主体是什么,为什么要补偿,怎样来补偿,谁来补偿,实施补偿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现在五个分课题,第一个是谈基础问题,第二个重点讲的生态环境,第三个是讲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第四个是区域资源开发,第五个是政策保障。这五个分课题中间三个都涉及到具体补偿品种问题。你在谈的时候要紧扣补偿主体,我们为什么要对这个方面进行补,怎样补偿,谁来补偿,实施补偿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要进一步拓展深度。一是立意要高一点,不要就事论事;二是依托的背景要宏大一些;三是掌握的素材要丰富一点。要有理论深度,要有政策建议,要有实践总结。深度就是要消化、吸收,再提升、再创新。要有实践总结,总结了才能提炼出一些好的东西,实践出真知,很多是实践给我们的启发。要有政策建议,在理论上要树起来,在实践上要有指导意义,政策建议我们也要有,而且要有针对性。概括站位要高,论述创新要强,要站在一个高的基点上概括,在论述阐述的时候要有创新,要体现创新性、创造性。

第三,要进一步凸显成果。要依托该课题在权威期刊、中央媒体、决策专报尽可能多出一些标志性成果,多种形式、多种场合来宣传我们的成果,使它产生一定社会影响。我们这个题目好在哪里呢?它比较新,尽管我们研究得比较早,但是相对其他课题和学科来讲这个方面是比较新的,所以每一个方面都可能有新的见解,刚才讲人才流动中间怎么补偿,这个在国内很少有人写,如果真正有这样的文章是充满新意的。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沟通。沟通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沟通,要充分发挥课题组作为一个整体协同攻关的优势,各个研究内容和章节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第二个是课题成果的协调。要建立一个信息沟通机制,要把各课题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期刊论文发表、决策咨询建议报批情况,按时统计。还有一个观点上的沟通,既可以是以研讨会的形式沟通,也可以是私下沟通,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沟通。

第五,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在时间上要增强紧迫性,按照项目预期目标提前完成项目任务。总报告一定要和分报告结合起来,分报告的重要观点总报告是可以用的,同时总报告中间要把握的观点,涉及到各个分报告,也传递到各个分报告中间。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效率要和提高获得感结合起来,效率的过程中还要体现研究的效益,还是要抓紧推出一些成果出来,成果的质量要高,不是简单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