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 网站首页
范恒山:正确认识南北发展差距时间:2021-02-04  点击数:

近些年,在整体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在东西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势头有所回转时,南北区域发展的差距逐渐加大。西南地区、中部的南方省区、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普遍高于西北、中部北方省区以及东北地区,华北有些省份的经济增速下降较快,区域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增长速度“南快北慢”和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面对这种状况,一些人发出惊呼之声,放言“南方全面碾压北方”;更有人断言,中国经济“南强北弱”、“南盛北衰”,区域发展进入了“大南方时代”。

应当承认,这些年我国区域经济的确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状态。就南北方而言论,增长速度放缓的北方省份比重较大,与南方省份多数表现较好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从整体上看,也存在着资源要素向南方省份流动更多,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问题。2018年,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8.5%,比2012年下降4.3个百分点。近两年又有进一步下降。但我认为,对这种状态作出恰当的认识,特别是准确提出关于南北发展的一些趋势性判断与结论,既要有深入的研究,更要有正确的思路,特别是要有历史的眼光、全面的视觉、辩证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我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观点和看法。

一、转型转换是北方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对于北方经济发展近一时期明显放缓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似乎大部分诟病都指向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认为相对于南方,北方省份总体上市场意识不强,创新动能不足,营商环境不够优良,无形的发展制约较多。我不否认北方省份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何况改革、创新和营商环境建设等都永远走在路上。关键在于,这类问题并非是突然出现的新问题,并且在这方面也不会在短时期突然与南方拉开很大差距从而高强度的影响到现实经济发展;同时,北方之大,也并非所有地方在这些方面都是同一个状态。那么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个与“转”有关,涉及到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动能转换、城市动能转型等。相对于南方,北方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资源型城市较多、新动能发育不够充分,“转”迫在眉睫,也成为了主题。我们看到,这个“转”不仅涉及到整个北方,而且一些支撑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首当其冲。北方第一大经济体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两个70%的特点,即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近几年,山东下决心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天津以津城、滨城功能合理分工为基础,着力推动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北京积极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动城市由追求“经济中心”向体现建立“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转变;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6643”工程,大幅度削减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能。至于东北地区,为实现经济振兴,自2013年以来,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动能转换、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等的力度明显加大。各种形态的“转”落实到位、形成新格局都有一个过程,处于这个过程之中,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遭受影响。分析一下相关统计数据,其中的联系就能看的十分清晰。另一个与“限”有关,即推行绿色发展带来的限制。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转型,可称之为绿色转型。进入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发展成为开展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底线。相对于南方,北方的特殊性表现在:其一,在国家全局中生态屏障功能更加显著,同时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更加脆弱,因而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这不仅限制了许多经济活动的开展,而且还需要付出更大的投入;其二,京津冀等北方核心地区的大气、土壤和水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优先位置,由此推动了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区域一大批企业的关、停、并、转;其三,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的限制,北方地区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难度更大,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空间相对较窄。还有一个值得提及的情况是,随着绿色发展价值理念的确立、生活由温饱向全面小康的转变,人们的追求也从单纯看重富裕发展到富裕与幸福并重,这导致了资源要素的流动越来越亲睐区域的综合品质,即投资者从事投资经营活动往往会将营商环境、发展机会、自然生态等做一体考量,而不仅仅只是考虑投资回报。追求利益与追求舒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变化,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北方省份资源要素的集聚与稳定。这些年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等地资源要素流入南方省份较多,不能不说与有直接的关联。综上所述,转型转换是近些年来北方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相对于南方而言,由于具有不同的基础或面临着特殊的要求,其力度更大,带来的影响也更强烈。

二、北方经济增长放缓不等于“南强北弱”、“南盛北衰”

我认为,对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及其特质的认识,要置于时代背景下,并且不仅要看现象,还要看内容;不仅要看当前,还要看长远;不仅要看现状,还要看后劲。总之,要全面分析、系统把握。基于此,似可以得出两个观点:

一是南北经济发展实际差距没有经济增速或总量状况表现的那么大,目前尚不存在“南方全面碾压北方”的问题。看待差距,不能仅看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光以经济总量论英雄。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追求增长速度的实际冲动为追求发展质量的核心原则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北方经济的发展,其近些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了,但在很多方面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比较突出的是实现了三个“优化”:一是发展基础得到优化。许多省份大幅压缩了经济的水份,为厘清问题与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一些省份花大力气化解巨额债务等风险,消除了复杂关系和不良平台形成的经济隐患;一些省份收缩了运作战线,突出了工作主线和发展重点,等等。二是产业、动能结构得到优化。通过调整,提高了产业的市场适配性,特色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经济动能得以快速增进。三是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东北等地森林碳汇能力进一步增加。对北方而言,这三个“优化”或具有独特性,或力度强度明显超于南方。综合考量和科学核算,北方整体经济发展并不像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显示出的与南方那样大的差别。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北方也体现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出现了不少亮点地区和新的增长极。

二是北方经济在转型中积蓄着发展能量,眼前的差距不意味着长期的衰退。一个地区、一个区域的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会通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最直接也最直观的经济指标表现出来。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程度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区域增长的波动状态,所以区域经济增长出现波动起伏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应当强调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并非都由负面因素引起,因此一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也并不代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走衰。不可否定,导致北方一些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因素中包含有负面的内容,但无论是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还是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都是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更全面的说,是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换言之,北方经济正在通过转型积蓄起强劲的发展动能,眼前的缓慢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实现未来经济长期向好所承负的代价,或者说体现出的是一种“转变中的阵痛”。这意味着,在当前驱动北方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体现正能量的方面仍然占居主体地位。因此,无论是基于眼前与未来的联系看,还是超出增长速度局限全面的看,都不能把北方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总量与南方拉大简单看作是“南强北弱”、“南盛北衰”。

三、强化举措推动北方经济加快发展

我们说近一个时期北方经济增长放缓事出有因,且近期下行并不意味着长期下滑,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今天的下滑毕竟是现实存在的,而未来的良好发展前景还是一种逻辑结论和良好预期。这个时期不是自然到来的,我们也不能坐等这个时期的到来,而应积极采取措施,特别是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当前经济增长的下行,保障经济长期持续向好的目标实现。

推动北方经济加快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操作思路。基本方向是在转型中实现跨越。我以为关键是把握住两点:一是科学推动转型转换。应坚持先立后破,防止新旧动能转换出现物理性质的中断;不盲目的或一味的追求所发展高端产业,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因地制益、量力而行发展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开发生态产品的价值,大力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空间与路径。二是做强做大比较优势。不跟风随流,不搞同质竞争,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的,从实际出发培育发展产业与产品,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以特色占领市场高地,同时,也依此形成资源要素的强大集聚能力。

推动北方经济加快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操作举措。要强化上下协同、内外联动,重点抓好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以提高资源要素的集聚水平和生产经营者创新创造能力为指向,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要抓住世界科技加速创新和改革全面深化的机遇,坚持对标国际一流的管理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以优化软环境、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新老基础设施以提升硬环境。二是以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为指向,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不仅要注重产业发展的适宜性,还应重视推动产业的多领域融合与新型元素的及时赋能。三是以强化引领作用和形成实际效能为指向,部署和实施好国家战略。加强对北方重点地区的国家战略支持,通过赋予更大的先行先试权力和安排更多的重大项目工程,推动资源要素加快向北方重点地区流动,推动形成更多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