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和公共管理应用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把握学科前沿研究动态,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研究手段,独立解决比较重要的科学问题。学位获得者能够从事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者从事公共管理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2.区域经济比较研究
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4.区域产业发展研究
5.区域金融发展研究
6.中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7.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英文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学位课程 |
公共必修课 |
10505001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
Maxism and Contemporary Socialist Trend |
2 |
36 |
1 |
|
|
10505002 |
外语 |
Foreign Language |
2 |
72 |
1 |
||||
专业必修课 |
|
高级宏微观经济理论 |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and Microeconomics Theory |
2 |
36 |
1 |
|
||
|
区域经济学理论前沿 |
Regional Economics Theory |
2 |
36 |
1 |
||||
研究方向必修课 |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 |
The Econom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
3 |
54 |
1或2 |
|
||
|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
The Sustainable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y |
3 |
54 |
1或2 |
||||
|
区域经济比较研究 |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Regional Economy |
3 |
54 |
1或2 |
||||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
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 Research |
3 |
54 |
1或2 |
||||
|
区域金融发展专题 |
RegionalFinancial Development |
3 |
54 |
1或2 |
||||
|
区域产业发展专题 |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
3 |
54 |
1或2 |
||||
|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专题 |
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China |
3 |
54 |
1或2 |
||||
|
选修课 |
|
公共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世界经济理论专题 现代经济理论前沿 |
Public Economics Econometrics Urban Economics The world Economy The Frontier of Modern Economics |
|
|
|
在导师指导下选修2门课,每门按2学分计算;研究方向必修课程可供选修课选修。 |
|
|
补修课 |
跨学科学生必须补修 |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 |
Basic Theory of Western Economics |
不计学分 |
36 |
1 |
跨学科博士生补修,不计学分 |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Socialism Economics Theory |
36 |
1 |
2.学分
总学分要求为15学分,其中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2学分,外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4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3学分,选修课4学分。学位课成绩必须达到75分及以上,其他课程60分及以上为合格。
五、学位论文
在导师指导下博士生提出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博士生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认可后正式进入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论文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论文选题理由、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方案等。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资料详实,文理通顺,形式规范,并具有创新性,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六、论文答辩
博士生的论文须经导师认真指导审阅,经反复修改,征得导师同意后才交付答辩。答辩一个月前将印好的论文寄送专家评审。书面评审意见不应少于五份(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三份)。答辩委员会一般应由五位正高职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二个。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博士生导师担任。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应报校学评委员会批准。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作导师的教学、科研助手,参加教学实践,出席有关的学术会议,进行社会经济调研。在读期间,须在学校指定的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不少于2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其中权威期刊1篇、核心期刊1篇)。
八、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为主,注重发挥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作用,注重发挥本学科点乃至本校学科学术群体的优势,注重和同行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有条件的研究方向可以实行境内外的双导师制,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博士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术氛围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