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简报
2021年第4期工作简报时间:2021-07-02 10:42:21  点击数:

本 期 要 目
【学术视点】
▷范恒山:区域一体化和北京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的协同
▷李子明:“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棚户区改造政策
【社会服务】
▷李子明老师受印度智库邀请在线分享中国疫情治理经验
【学术交流】
▷我院举办“咨询决策要报撰写实践与启示”学术讲座
【工作动态】
▷我院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研究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参观校史馆


范恒山:区域一体化和北京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的协同

  2021年5月13日,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主办的“2021年北京•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廊坊举行。我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了《区域一体化和北京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的协同》的主旨讲话。

  范恒山阐述了区域合作基于集合动能发挥的多方面益处。区域一体化是区域合作的最高层次,具有鲜明的特征和基本的条件,其特征表现为一体规划、全面协同、深层对接、有效约束。实施区域一体化的门槛并非一成不变,一体化推进要因情制宜。

  范恒山指出,对于推进通州和北三县的协同,北京市及通州区、河北省及廊坊市与北三县具有高度共识,关键是优化操作路径。核心是朝什么方向操作,按什么思路操作。要抓住两个关键词:超常思维、大胆突破。具体建议为:第一,要按照一体化的要求来推动通州与廊坊北三县的协同发展;第二,要以经济区的形式、按行政区的模式来推动通州区和北三县的一体化;第三,要探索建立强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机制。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李子明:“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棚户区改造政策

  我院老师李子明博士,与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Abhinav Alakshendra博士、荣休教授Suzanna Smith博士,在 SSCI期刊“Housing Policy Debate”发表题为“A People-Centered Perspective on Slum Formalization Policy”的研究成果。研究摘要如下。

  印度城市中大约有七千万人居住在棚户区,住房非正规性的压力迫使政策制定者激进地推进棚户区升级改造项目。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微观层面的偏好,“就地升级改造”项目和拆迁项目常常受到居民的抗拒而困难重重。本研究探讨了印度比哈尔邦棚户区居民对参与到“就地升级改造”项目或拆迁项目的两类偏好、建成环境的非正规性、以及社区公共安全之间的关系。数据来自于2016-2017年在比哈尔邦四大城市(帕特纳Patna、迦耶 Gaya、帕格尔布尔Bhagalpur、穆扎法尔布尔Muzaffarpur)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选择的45个贫民窟657户居民的入户调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棚户区居民感觉在生活困难的所有选项中住房和基础设施最为迫切时,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就地升级改造”项目。当棚户区居民感觉社区公共安全更为迫切,或者遭遇过社区暴力冲突,他们更倾向于参加拆迁项目。进一步本研究还分析了两种偏好之间存在的潜在影响。本研究表明,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包括安全和治安,会影响棚户区居民对社区改造项目的选择。政策启发在于:贴近居民不同偏好进行政策设计,可以提高棚户区改造规划的有效性。

  《Housing Policy Debate》为2020年城市研究Q1期刊(34/252), 发展学Q1期刊(52/282)。

  (以上全文详见我院官网http://idcc.whu.edu.cn,或公众号“武大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李子明老师受印度智库邀请在线分享中国疫情治理经验

  5月28日,我院老师李子明博士与美国三一学院城市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Urban and Global Studies, Trinity College, US)“Paul E. Raether”社会学与国际研究杰出讲座教授陈向明教授, 受印度智库--影响与政策研究院(Impact an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邀请,为国际学者分析和总结中国在疫情治理中的经验。

  本研讨旨在启发印度应对疫情肆虐,推进中印交流和合作。网络研讨评论人包括:英国高级专员公署国外和联邦发展办公室基础设施高级顾问、印度国家城市事务院前院长Jagan Shah教授(Senior Infrastructure Adviser, Foreign, Commonwealth & Development Office, British High Commission; Former Director, National Institute of Urban Affair , New Delhi),印度政策研究中心城市卫生项目主任Shubhagato Dasgupta博士(Director, Scaling City Institutions for India Sanitation initiative,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 New Delhi),密歇根州立大学社会学和全球城市研究教授任雪飞教授(Professor, Sociology and Global Urban Studie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以及泽维尔大学城市规划与治理系Tathagata Chatterjee教授(Professor, Urban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Xavier University, Bhubaneswar)。影响与政策研究院主任Arjun Kumar博士、执行总裁 Simi Mehta博士,以及研讨会组织者Soumyadip Chattopadhyay博士也参与热烈的讨论中。

  研讨会上,李子明老师以武汉为案例,基于统计数据和社区调研资料,介绍中国的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再调整和国家-社会整合在应对疫情危机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体制韧性;并进一步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前景, 阐明后疫情时代中国在区域和城市规划的转向,分析其对危机预防的潜在作用,启发印度在城市治理中加强区域合作的前瞻性。陈向明教授展示了武汉与意大利疫情治理的比较案例,强调中国南部口岸城市的边境治理作用,总结“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

  在讨论环节,与会学者们在政治文化、政府结构、城市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参与以及治理规则等方面展开对话。会后,与印度学者达成了学术共识,并将继续深入讨论比较研究的可行性。研讨会采取Zoom会议和Facebook直播的形式,收到不少即时关注和社交媒体用户点赞。


我院举办“咨询决策要报撰写实践与启示”学术讲座

  6月21日下午,我院邀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光恩教授作题为“咨询决策要报撰写实践与启示”的学术讲座。副院长王磊教授主持讲座。城市设计学院林赛南副教授,我院杨刚强副教授、张司飞副研究员、李子明副教授、孙元元副教授以及各年级研究生共20余人参加。

  肖光恩教授的决策咨询报告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领导的批示,在咨询报告写作方面取得众多优秀成果。在本次学术交流中,肖光恩教授重点介绍了咨询报告的类型(主要分为对策类、情况类、现象类、解读类等)、咨询报告的选题(可以从重要人物、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重要事件、社会热点等角度入手)、咨询报告的报送渠道(包括中宣部、湖北省委网信办等)、咨询报告的结构(主要分为现状、问题、对策三个部分)等。此外,肖光恩教授还强调:决策咨询报告的写作并非空中楼阁,需要翔实的数据和事实为支撑;政府希望听到来自社会、民众真实的声音;咨询报告的撰写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做好的事情。

  讲座结束后,肖光恩教授和在场师生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我院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成才观,根据学校研究生工作部《关于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我院以“实学实干,做光荣的劳动者”为主题,于2021年5月至6月,组织研究生开展了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包括两次集体劳动、一次个人劳动。依托环境优美的珞珈山,组织学生进行“珞珈山及居民区捡拾垃圾”和“研究院周边环境整理”两项集体劳动,培养学生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意识,让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扎根在学生心底;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起居状况,组织各年级开展“打扫宿舍卫生,创造温馨氛围”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注重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劳动奉献的精神。

  “珞珈山及居民区捡拾垃圾”活动,由李子明老师带队从研究院出发,沿着珞珈山石路石阶,穿越山林,直至居民区,行走近5千米,捡拾垃圾12大袋。“研究院周边环境整理”活动,由范斐老师带队对珞珈山5号别墅周边进行清除野草、打扫落叶、清扫学院等。“打扫宿舍卫生,创造温馨氛围”活动,由研究生自主对宿舍进行清洁打扫,各年级班长督促检查完成。

  大家纷纷表示,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要将这种劳动活动形成长期坚持的习惯,把劳动中吃苦耐劳的精神运用于未来学习生活。


研究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参观校史馆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为了增进同学们党性意识,激发同学们的政治热情,传承武大光荣传统,6月17日下午,我院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组织参观了武汉大学校史馆,回望武大发展历程,重温党史峥嵘。

  在校史馆讲解员介绍下,武大的发展历程如一张展开的卷轴,缓缓地在大家的眼前铺陈开来。负一楼“百年沧桑”展厅,集中展示了武汉大学在2000年之前的悠久历史,跟随着讲解,同学们一起重温了“珞珈建校”、“西迁乐山”、“复员武昌”等校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驻足在一张张照片前,领略武汉大学校史的源远流长。五楼“世纪华章”展厅,各种重要学术成果、文件档案以及制作精良的科研成果模型充分展示了2000年以来武汉大学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主要办学成就。支部成员专心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认真浏览馆内展示的文字和物件,充分了解了学校在各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各个时期的办学成果。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在校史馆前合影留念,随后在学院进行了交流分享。张永生同学对这次活动感叹道:“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校史馆陈列着国立武汉大学的光辉历史,陈列着珞珈先辈学术人的光辉成就,这使我倍感自豪,激励着我辈不懈奋斗,争取也产出优秀的学术成果,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本次活动,同学全面、清晰地了解到了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被武汉大学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所感染,也学习和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与担当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