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简报
2019年第1期工作简报时间:2019-03-26 15:28:18  点击数:

本  期  要  目

Δ名誉院长范恒山接受《南方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专访
Δ王磊副院长获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Δ我院师生在《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多篇论文
Δ我院集中学习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Δ我院召开研究生寒假见闻座谈会



名誉院长范恒山接受《南方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专访

        2月下旬、3月上旬,名誉院长范恒山分别接受了《南方日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访,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关政策进行解读,并对关键问题进行解答。

大湾区发展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范恒山表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意义重大。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建设,主要来自逻辑相连的三个维度:湾区在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湾区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延伸的结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优势。
       范恒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最终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和富有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处理和把握好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城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间的关系。
       范恒山表示,开放合作是湾区的特质和优势,也是湾区得以跨越发展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抓住推进和实现开放合作这一关键要求,要拿出超常规的举措推动粤港澳合作联动。
       范恒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一流湾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关键要靠创新。这靠粤港澳大湾区的某一个城市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要高质量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是稳增长的关键举措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范恒山表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重大而关键的举措。区域发展直接关联着国家发展,区域政策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核心政策。有鉴于此,党的十九大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把区域政策列为重大的宏观经济政策。
       范恒山表示,由于主客观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地区间实质性差距还没有明显缩小,区域发展分化状况日渐明显,区域经济潜力悬殊,区域联动存在障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生产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和促进生产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从发展基础上考量,要通过统筹规划,促进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因产业体系同质同构造成相互封锁与阻隔。
       最后,范恒山还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例做了简要的说明。

 
王磊副院长获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近日,王磊副院长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消费流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网络演化、驱动因素与经济绩效研究”。该课题拟通过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消费的空间格局,来透视该地区消费市场的特征演化和驱动因素,并分析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这对于打造中部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院师生在《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多篇论文

           日前,我院师生在《光明日报》、《科研管理》、《财贸经济》等重要报刊发表论文,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区域自主创新和中部地区发展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光明日报》王磊:新发展理念的新谋划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体现了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作出的新谋划。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进入换挡期,保护主义思潮和势力逐渐抬头。在这种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以创新为引领,以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内部协调为两翼实现破局,使之成为创新的标杆、合作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家园。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优势,具体来讲,一是大湾区发展海港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使其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具备了成为创新熔炉的必要元素。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数量较多,城市间通达性和经济联系比较紧密,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形成整体联动的态势。三是借助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地位,大湾区已经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和实践国际先进经验的绝佳条件。
大湾区下一步发展应从哪些领域着力?一是要靠深化对外开放来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平台。大湾区应在其较高国际化程度的历史基础上,成为率先与国际法治、金融、科技、专业化服务等制度体系接轨的区域平台,对资本、人才等高流动性生产要素产生吸引力,成为孵化创新的大熔炉。
       二是要靠推进资源整合来相互借力和产生合力。港澳有优质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制度体系和人才储备,广东具有众多的人口,可打通相关壁垒,使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能够在全区域范围内流动、融通和发挥效应。各地区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在航运、金融、科技等领域细化分工,整合同质化的领域,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人多地少,而且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其生态环境的约束已趋刚性极限。要通过生态留白、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方式,在中心城市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在中小城镇构筑高质量旅游、休闲和康养体系,使生态资源的价值呈现出来,使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此文刊发于《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0日“两会专版”)

《财贸经济》卢飞、孙元元:“两个比照”政策是否促进了中部崛起

       2016级博士生卢飞、孙元元副教授等在《财贸经济》2019年第1期发表论文《“两个比照”政策是否促进了中部崛起》。《财贸经济》为B类权威期刊。文章结合理论推演和PSM-DID方法对"两个比照"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估测。理论分析部分将政策干预纳入CES生产函数,推演得出以要素供给和提质增效为基本路径的分析框架,并结合中部崛起的发展规划提出研究假设。实证结果表明,"比照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效应的发挥具有时滞性,但其仍使处理组城市的经济规模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升,且"三基地、一枢纽"的战略目标基本达成,然而该政策没有对处理组城市经济转型和提质增效产生明显作用。"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的评估结果也支持了该政策各项战略着力点的基本落地,但其未能给县域经济规模或发展水平带来"净效应"。此外,"两个比照"政策导致农业区经济规模以及市域职工工资和县域农民收入的相对下滑,对地区软实力的提升也十分有限,还可能诱发县域的"粘绳纸效应"及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这些问题需要在打造"一中心、四区"战略新定位的过程中给予关注。

     《科研管理》张建清、刘诺:《无形技术外溢与区域自主创新——以桂林市为例的实证分析》

       张建清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刘诺博士、范斐副教授在《科研管理》2019年第1期发表论文《无形技术外溢与区域自主创新——以桂林市为例的实证分析》。《科研管理》为B类权威期刊。论文通过构建R&D存量测算模型,对比分析区际贸易、投资和无形技术外溢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并以桂林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形技术外溢短期内显著促进了桂林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长期来看则呈现负效应;区际贸易技术外溢对桂林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无形技术外溢;投资技术外溢未能显著促进桂林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桂林市R&D投资对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其贡献要小于区际贸易和无形技术外溢,但其正效应持续时间更长。
 

我院集中学习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2月25日,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我国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我院以支部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全体在院教师集中学习了2019年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孙元元副教授领学。他准备充分,结合实际,具体而又生动地从8个方面进行了解读: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与会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大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问题依旧存在,乡村发展活力、农业现代化、公共服务水平、人居环境、农民增收等是新时期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大家表示,农业稳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强,我国 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大家决心,要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引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从项目研究、政策咨询、学术论文等方面入手,为推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
 

我院召开研究生寒假见闻座谈会

       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19年元旦及寒假前后研究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深入了解研究生在寒假期间的思想动态与见闻体会,引导研究生关心关注学校和研究院发展以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以便更有针对性地的开展工作,服务研究生成长成才,为学校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我院于2月18日组织召开了研究生寒假见闻座谈会,各年级研究生参会,在院全体教师出席。
  座谈会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代表畅谈自己的见闻感受,从国际国内局势,到身边故事,交流内容应有尽有,交流氛围轻松活跃。
  博士生冷成英谈到春节诞生的新生现象——“逆向春运”,并认为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下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博士生李梦琴根据自己的亲人的经历谈到居家养老问题并认为在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背景下,居家养老还应该是主流。硕士生薛永钰谈到了家乡高铁建设对于城市房价的影响并认为高铁可以促进一个地方人流量的增加,带来一定的经济活力,带动周边房价出现大的增长。硕士生邢艺竞谈到了寒假期间与旧友聚会时的感悟并找到了缓解科研压力的办法,那就是不要空想压力和焦虑,要忙起来,行动起来。硕士生王琦利用寒假时间阅读了《非暴力沟通》并推荐给大家,鼓励大家用温和的方式化解人际冲突,基于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则进行沟通。硕士生马雨希谈到了新一轮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中的六项附加扣除政策,并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硕士生何伶俐谈到了科技领域的新见闻并认为科技创新不仅能改变行业人力资源结构,还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硕士生陈启博向大家汇报了上一学期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和本学期的展望,并向同学们介绍了入党流程与规章,使每一位同学对党支部的工作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与会老师也与同学们交流了学院、学校在优化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与规章制度方面的努力,并了解了同学们新的需求,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同学们也表示要将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奋斗,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