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社会
《人民网》周叶中:污名化新冠肺炎疫情的错误做法应彻底摒弃时间:2020-03-20 10:56:06  点击数:

  3月18日,我院兼职教授周叶中在人民网发表文章《污名化新冠肺炎疫情的做法应彻底摒弃》。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中国的艰苦努力不但为全球疫情防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为全世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得到世界各国的充分赞誉。

  日前,世卫组织对新冠肺炎正式命名,并且多次强调反对将病毒同特定国家和地区相联系,反对搞污名化。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完全消失,部分西方媒体和政治人物仍在使用“武汉肺炎”“中国病毒”等带有明显污名化色彩的表述。

       世人应看透,新冠肺炎污名化的本质是政治化。

  语言不仅仅是人们用来沟通的工具,它更是一种社会隐喻。因此,政治运作普遍重视通过对语言修辞的雕琢与控制,放大表达其所要达成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目的。疾病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敌人。但是,文化和政治偏见却很乐于在“消灭病菌”“切除病变”等科学论断上为自己的偏见找到“合理的外衣”。疾病,特别是传染病,也因此获得了政治隐喻。它不仅停留在经济层面的表述上,而且时常进入政治和国家范畴,成为国际政治打压最为顺手且“正当”的修辞学工具。部分西方媒体和政治人物无视世卫组织的正式命名,反而使用“武汉肺炎”“中国病毒”之类的表述,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修辞隐喻达成特定目的。

       世人应看清,政治化是全球疫情防控最大的敌人。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病毒是疫情防控最大的敌人。因而,无论种族国别,所要做的是患难与共、守望相助。将疫情政治化,实际上是在宣泄敌对思维。当然,这种敌对思维也有它的市场,特别是将疫情地域化、国别化之后,等同于形塑非我、异族的观念,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增进本国国民的自我认同意识和价值优越感,其国内的压力也可以通过这种敌对情绪得以缓解,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各类政治决断和行政命令的“正当性”。但是这种私利且短视的做法,与全球疫情防控所需要的理解、合作、责任格格不入。

  将疫情政治化,不仅不利于全球疫情防控,而且会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在人类的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对死亡的恐惧和健康的焦虑。特别是在面对传染性疾病时,人们会以防控来合理化他们的歧视与敌意,群体性的焦虑、惊慌和不安会刺激过度反应。特定群体和特定国家,都会成为疫情过度反应的受害者。20世纪,非洲国家被西方媒体描述为艾滋病的起源地,蒙受耻辱与仇恨。如果不停止这些错误举动,继续借助道德隐喻妖魔化疫情,那么疫情就会超越疫情本身,变成政治压迫的工具。

       各国应看到,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

  疫情没有国界。面对疫情,世界各国都有责任共同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应当彻底摒弃疫情政治化的错误做法,以共通的价值理念抗击疫情。然而,由于各国文化、传统、制度等存在诸多差异,如何树立共通的价值理念是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首要难题。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的行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以人民为中心,就能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遏制疫情蔓延,并且在危重病人救治和复工复产等多个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起决定性作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对人民的尊重赢得了人民的支持,这是中国取得抗击疫情胜利最大的底气所在。

  回到当下,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人民的定义早已经超越了国别。全世界各国在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之下,才能摒弃偏见和自家的小算盘,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只有这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终胜利才能超越疫情本身,为全方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样本和答案。